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2

“香港本土的邵氏电影是在棚里面搭景,不够真实。过去为了两餐温饱,顾不了别的太多。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起飞,资讯发达,大家不甘于只看到在片场里拍出来的粉饰太平,歌舞升平。香港出现其本土文化,更多民生问题暴露出来。”

“无线电视很有先见之明,拍的电视连续剧反映社会阴暗面和社会矛盾的尖锐题材,用实景拍摄,用胶片拍摄,正是那群年轻导演所擅长的,当大家对邵氏那种在片场电影已经有点疲惫,这群年轻导演应运而生。”那是一个“创作饱满”的时期。

“许鞍华是我的楷模,她的金句是‘没有回头路’。每一部电影她都当成最后一部去拍。她说,我有点年纪了,也不能一直拍电影。然而大学让她去教书,她教了一段时间就受不了,还是回来拍电影。一直到现在她还可以拍几百万的小成本。”

“有一次,香港电影评论协会给许鞍华一个导演奖,许在台上说,她大概会是一个老死在摄影机后面的人。”

1985年,关锦鹏开始独立执导处女作《女人心》。1986年的《地下情》让梁朝伟的忧郁之气首见天人。1988年《胭脂扣》成就张国荣与梅艳芳的唯一合作,获第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作品奖,并获法国第十届第三世界影展金球奖、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审员特别大奖,成为香港当年十大华语卖座片之一。1989年《人在纽约》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摄影等奖项。1991年执导《阮玲玉》,张曼玉夺得金像奖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从花瓶涅槃至柏林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后……他成了最著名的女性题材电影导演。

他自少年时就喜读张爱玲,算是张爱玲的隔代知己。“她的书我每过一两年都会再拿出来翻翻。我深信张爱玲是有勇气的人,她人太剔透。”他理解她的旷世孤独,“因为厚道,才懂得尖酸。”他对我们说,张爱玲的小说,最重要的是她的“反讽”。1994年他拍出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文字作为字幕出现,如一个旁观者冷冷的评论,当时香港评论说“关锦鹏奉张爱玲为神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