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小说家的崛起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事件 ,对
它的解读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立场。但从文学生态的意义来看 ,
我们应该承认新生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生态改良并朝着健康方向发
展的结果 ,是文学多元化语境的催生的花朵。由于本世纪 中国文
学的基本路径就是文学的“可能性”被限制 ,而总是朝着“大一统"
方向发展 ,因此新生代作为一种充满可能性的写作就特别有意义。
作为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增长点 ,新生代文学提供了中国文学
的崭新可能性 ,也预示了 2 1 世纪中国文学的某种前景。
首先 ,新生代小说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当文学在商业语境
和意识形态语境中面临双重失语危机的情形下崛起的,它既证明
了中国文学具有 自我调适 以应对各种考验的生存能力 ,也从普遍
的意义上证明了文学的生命力和永恒性。在一个对文学普遍持悲
。观和怀疑主义态度 ,甚至有人宣称“文学 即将死亡”的时代 ,新生
代作家充满活力和时尚性的出场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未来与
希望。新生代小说显示了文学 自身独立“ 自由”发展 的内在要求。
作为多元化文学格局中切实的具有生长性的“一元" ,其文学史价
值 不可抹杀 。
其次 ,新生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历程 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新生代小说把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中许 多被压抑、被省略、
被遮蔽、被牺牲的叙事因素重新开发、呈现出来 ,这既使得中国文
360 自 由 与 局 限
学的现代性叙事变得更为丰满、更为完整 ,同时也使得中国文学在
处理国家民族现代性 、人的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时不再那
么机械、呆板 ,而是具有了更为从容、更为理性的模式。也正是这
个意义上 ,新生代小说从审美现代性层面上对于历史现代性和社
会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就不再仅仅是道德理想主义式 的理念说
教 ,而是更为人性化与生活化。新生代小说所呈现的新 的审美经
验、艺术经验和“现实模式" ,不再是前期先锋小说那种靠阅读或
想象而来的与历史现代性完全割裂的“审美现代性”,而是从历史
现代性中孕育又超越历史现代性的,充分展示了生活的“可能性"
和艺术的“可能性”与历史现代性水乳交融的审美现代性。
再次 ,新生代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新生代小
说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在叙事艺术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重要阶段 ,
新生代小说的叙事是一种具有高度现代性的叙事 ,这种叙事融合
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叙事艺术的成果 ,又克服了 80 年代先锋
小说对西方叙事技术表演性的生硬“复制”所带来的局限。他们
的文本远离极端 ,呈现出更为健康的形态 ,不仅“技术"的欧化痕
迹消退 ,不再晦涩难懂 ,而且叙事已经完全“中国化”、本土化和个
人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新生代作家的艺术智慧与艺
术 自信,他们已经有能力把现代性的叙述建构在返璞归真的叙事
形态上 ,当然 ,这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叙事的回归 ,而是一个否定之
否定的过程 ,是一个东、西方叙事有血有肉的融合过程。新生代作
家由此显示了其风格的成熟 ,显示了艺术“可能性"和“个人性 "的
统一。
最后 ,新生代小说对文学的“ 自由”与“个人"品格的追求。,既
切合了文学的审美本性 ,又是对于中国文学痼疾的某种矫正。新
生代小说建构的是一种纯粹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个人欲望
的尊重 ,对个人伦理的强调 ,都是新生代小说个人化风格的基础。
余论 新生代的意义与限度 36 1
从个人视角出发 ,他们对于世界“ 自由”而无所顾忌的表达 ,对于
私人空间的迷恋 ,对于公共领域的漠视 ,对于集体禁忌、意识形态
禁忌、文化禁忌、道德伦理禁忌的打破 ,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 了中
国文学的“ 自由"性格 ,而这种性格是 中国文学在集体主义时代、
意识形态时代和文化一统化时代所难 以想象的,它标志着一种新
的文学性 的诞生 。
当然,我们充分肯定新生代小说的意义,并不是说新生代小说
就是十全十美的,也不是说新生代小说就是神圣而不可替代的。
相反 ,我觉得 ,新生代小说仍是一种“过渡性"的文学形态 ,远不是
终极和理想形态的文学 ,它的局限和它的意义一样令人注 目。这
与我们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定位有关。我 以为 ,整个 20 世纪 中
国文学都是一种“打基础”的文学 ,如果说 中国文学长期 为“历
史"、“政治”所扭曲、所压抑 ,未能获得 自身独立的发展线索,因而
呈现出某种病态的话 ,那么 90 年代比较健康的文学生态的建立 ,
也只是一个 良好的开端 ,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解决 中国文学根深
蒂固的所有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 ,新生代小说也只是“基石”和开
始 ,如果把它当作“顶峰" ,无视它的局限,那就会再次扼杀中国文
学的生机。实际上 ,新生代小说家也有着先天性 的不足 ,这表现
在 :
其一 ,新生代小说家是以反抗的立场和对价值质疑的态度开
始他们的文学创作的,对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反抗、对 80 年代话
语的反抗、对西方话语 的反抗都具有重要 的文学意义 ,但与此 同
时,他们在价值重构方面的能力就明显不足。他们对个人话语 的
建构仍然是以极端化的方式实现的,他们通过吸毒、犯罪等私人领
域来显示个人性的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的行为。而在对现实经验
的倚重以及建立与现实的某种关系的努力上 ,他们对人的内心生
活描写的省略 ,对情感与道德 的放逐 ,对欲望从禁欲到纵欲的夸
362 自 由 与 局 限
张,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呈现了经验的独特性 ,但是这种经验的个人
性仍然是非 日常性的,是“变调"和“变声”之后的 日常性。对于文
学来说 ,个人风格只有在 日常的、正常的层面上呈现才能体现其风
度 ,靠“难度"和“极端"取胜终究不是正途 ,那既不是文学能力的
体现 ,也不是文学 自信的证明。更何况 ,他们对于私人经验的痴迷
还可能带来另一个恶果 ,那就是想象的被穷尽 ,经验的堆砌可能恰
恰挤压的就是想象的空间。与此相联系,人文情怀的遗弃也必然
带来文学的审美力量、精神力量以及基本格调的下降。 ‘
其二 ,新生代小说家是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一批作家 ,他们的
艺术修养和天赋都是最好的,心态也是最轻松的。但是 ,对他们来
说 ,贵族化的写作态度,过强的艺术 自信 ,对 自我太高的估价,自我
膨胀以及缺乏对 自我的分析 ,其实也会影响 自己的前进动力。一
个作家能否成为一个大作家,不是看他的写作姿态,而是看他的创
造力是否持久 ,看他有没有足够的写作力 ,看他能否创造出影响民
族乃至世界的经典作品。就此而言 ,中国新生代作家的“短命"现
象令人忧虑 ,很多 自命不凡的新生代作家已经走向影视或其他的
领域 ,他们现有的作品也似乎与他们的才华不相匹配:新生代小说
整体上艺术格局狭小 ,属于精致的“小气",缺乏“大气之作"。而
在 1 998 年南京的《东方文化周刊》上朱文、韩东、鲁羊等人却把他
们一人一篇小说列为“最优秀的小说"和“中国小说的标尺" ,并互
相以“大师”和“天才"相称。一方面 ,他们对文学现状不满 ,不愿
意与当代作家同流合污 ,另一方面,他们又似乎并不甘于寂寞,总
是以宣言的方式 ,而不是以文本的方式来引人注意。这也许正是
他们批判文坛却不批判时代的原因,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对
这个时代的生活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是商业时代的天然合谋者 ,
他们的行为迎合了大众的文学趣味,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媚俗气息。
其三 ,过于强烈的排他性。新生代小说似乎总是需要通过以
余论 新生代的意义与限度 363
“否定”他人的方式才能证明 自我 ,这至少说明他们还缺乏正面证
明自我的能力。另一方面,这实际上也涉及到新生代作家对于
“ 自由”的立场的问题。文学领域的 自由是一代代作家都倾力追
求的境界 ,但 自由并不仅仅针对外在的环境与空间,更指向自我的
内心。当自由真正来临之后 ,作家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享受这
种 自由却是一个大问题。“ 自由"离不开“反叛 "与“解构”,可 以
说 ,对刻板的教条、僵化的秩序和主流规范的“反叛" ,既是“ 自由"
的前提 ,也是“ 自由”的重要内涵 ,但是 ,这种“反叛"又不能超越文
学的边界和限度 ,否则 ,它就会走 向“ 自由”的反面,成为 自由的
“敌人"和文学的“敌人"。因此 ,在我们“ 自由"地反叛一切时,对
“ 自由”本身的“反叛 "和警惕显得尤其重要。“ 自由"是美好 的,
它是人类精神和艺术精神的体现。但 自由又不是无边的,它不是
口号 ,也不是标签 ,它只有在融人生命体验、精神体验和艺术创造
中去时才是具有文学意义的,否则 ,以主观上的放纵撒泼的方式对
自由的挥霍 ,可能恰恰就导致了文学的不 自由。事实上 ,自由从来
都是双向的,不能只要求别人给你 自由,而你不给别人 自由。新生
代作家似乎也同样不具备享受“ 自由"的能力。他们 中的许多人
辞职成为 自由写作者,这本身是令人尊敬的。但有些新生代作家
自己在“ 自由"时,却总是把眼睛盯着别人。如果大家只有一种方
式“ 自由”,我想那同样是 中国文学的悲剧和灾难。更何况 ,新生
代的价值还是在与其他文学存在的参照之下才显出它的价值的
呢? 只要求别人宽容你 ,却又不宽容别人 ,这不是一种真正的“ 自
由主义 "态度 ,而是一种伪 自由,甚至也只不过是“专制”的变种 ,
是另一种形态的“专制" ,是对于真正的文学“多元化"和文学可能
性 的否 定 o
364 自 由 与 局 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