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难渡,回头是岸 (1)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熙宁年间,朗月之下,行至瓜州,不由得泊船而顾。隔江相对,京口近在一水之外;回望来时之路,几重山外就是家乡。王安石看着这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突然对大好的前程意兴阑珊,人还未远离,他就开始想回家了——明月呵,你何时照我还乡?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但17岁的时候,随父亲王益定居江宁,从此,他就把江宁当做故乡。

1063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满朝纷乱之时,王安石正静静地在江宁为母亲守孝。他的眼眸抬起,那锐利的光芒超越了时空,凌驾于万里江山之上,只将几千年历史的山河击碎为劫灰。他在这里写下了那著名的《桂枝香·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按照律制,只用守孝三年,但王安石在三年除服以后,却称病不出,英宗屡召,王安石皆不离钟山。

王安石在江宁专心著书立说,并以自己的著作为教材,招收学生。这些学生当中就有陆游的祖父陆佃,这个“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的书生,踏草鞋步行千里投奔王安石,“觉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公之一日也”。这些学生后来很多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中流砥柱,尽管很多最后都被诬蔑为奸臣。

王安石这一待就是五年。他怀有一腔宏图大业,却不想付与病泱泱的英宗。直到48岁的他遇到宋神宗。

1067年,在位仅4年的宋英宗去世,宋神宗赵顼继位,年号熙宁,这年他二十岁,“英睿仁厚”,“气质早茂”。但是,继位第三天,他的财政部长就禀报“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年轻的皇帝,很想让这个衰败的王朝在自己手上进入一个新时代。他需要变革,需要富国强兵的方略,以重振这个不会打仗只会上贡的王朝。

他首召三朝重臣富弼,访以治道。但是,富弼只会说老一套:“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而司马光则上疏,论修身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且曰:“臣昔为谏官,即以此六言献仁宗,其后以献英宗。今以献陛下。平生力学所得,尽在是矣。”三个朝代都是一句废话治国。

这时,皇帝想起了跟他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的王安石。

王安石曾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宋仁宗的重视。而宋神宗一听其他大臣聊起王安石,就已然看到了他的治国导师。于是,“三使往聘”,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越级来参与政事,终将王安石请出钟山。

临走时,朋友来相送,赠诗“草庐三顾动春蛰,蕙帐一空生晓寒”,说王安石经不住朝廷三顾茅庐,终于还是要出山了,只剩下床帐因空寂而生寒意。王安石以一首《松间》回他:“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自不知。”鸿鹄之志,猿鹤安知,燕雀又安知?他只孤身一人行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