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我与罗兆麟保持联络,并在1986年11月28日专程去到郑州,拜访罗兆麟。他很热情地接待我,并尽自己所知帮助我。
罗兆麟瘦削,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74岁的他头发花白。他对着录音机跟我畅谈往事。
罗兆麟从罗隆基的家世说起。
罗兆麟说,罗家是江西省安福县车田村人,祖居离县城12里地。他的祖父原本在江西袁州(今属宜春市)经商,爱做善事(也就是今日的公益事业),穷人死了他就捐口棺材。祖父后来破产了,回到安福县,死在安福县车田村,但是葬在袁州。
罗兆麟说,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他的父亲,叫罗念祖,字调卿,是清朝秀才。次子务农。
罗兆麟称罗隆基为“四家兄”,因为罗隆基排行第四——罗隆基有三兄、一姐、一弟。大姐是在“文革”前死去的。大姐和姐夫是指腹为婚,姐夫曾经做过县长,娶过姨太太。
罗隆基的三个兄长依次是:
大哥,罗传曾(兆瑞),是个老秀才,古文很好,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江西会馆工作,后来患胃癌,1955年死于北京。
二哥,罗继曾,没有念过书,做生意,20多岁就死了,他有一个女儿,在农村。
三哥,罗暮曾,也没有念过书,做生意。由于打了老板一个耳光,就回家了。他抽鸦片,花费多。妻子是上饶人,有一个女儿。
罗兆麟说,他的号为学曾。1955年8月由汉口调北京,全家随迁,1960年筹建郑州粮食学院调郑州工作,但全家1966年3月才迁郑州。
罗兆麟记得,大哥的生辰是壬午年五月二十五日午时,即1882年7月10日中午,比罗隆基大14岁。罗隆基以及三兄、一姐,都是嫡母所生。嫡母是安福人,名字不知道。他是庶母刘春英所生。罗兆麟记得,他12岁的时候,父亲罗念祖去世。庶母刘春英生于1876年,1973年病逝,享年97岁。
罗隆基的三兄、一姐、嫡母、庶母都已经去世,所以他是罗隆基唯一在世的直系亲属。
那天罗兆麟谈了很多关于“四家兄”罗隆基的回忆。其中他谈及“四家兄”先后两位嫂子的情况,鲜为人知。
罗兆麟说,“四家兄”最初的夫人叫张舜琴,华侨,出生在新加坡,父亲是老同盟会员,跟孙中山很熟。张舜琴去英国留学时,结识罗隆基。1928年夏,她和罗隆基在新加坡结婚,然后到上海,住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路)1014弄15号一座复式三层楼房里。罗兆麟记得,那一带住的大都是外国人,或者是留洋归来的人。罗隆基的邻居——1014弄14号——住的是梁实秋,也是复式三层。罗兆麟记得,霞飞路1014弄是当时的地址编号,在杜美路(今东湖路)和善钟路之间,西侧是吉士裴尔路。
张舜琴只会英语,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讲。那时,罗兆麟在上海浦东中学上初中,放寒、暑假就住在“四家兄”家。他和嫂嫂谈话,要罗隆基翻译。那时候,罗隆基穿西装,而张舜琴则穿旗袍。在罗兆麟看来,张舜琴不算很漂亮。当时,跟罗隆基一起上私塾的罗家衡,在上海当律师。张舜琴也开办律师楼,为外国人代理诉讼。不过,她的律师楼好像没有什么生意。
罗兆麟说,罗隆基当时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当政治系主任,校长是胡适,经济系主任是周新民。罗隆基通常早上离家,傍晚才回来,中午不回家,只在家吃早餐和晚餐。即便如此,由于张舜琴不会做饭,家中雇有一位厨师。
罗兆麟说,当时,罗隆基与胡适关系很密切,有时候罗隆基在家中请胡适吃饭,有时候胡适在家中请罗隆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