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史学以及自序(2)

(三)

生活的史学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史学。

在正常化的社会中长大,耳濡目染历史平时的生活。从我们开始,有从容的心态,用生活的逻辑思考历史。抽象于生活之上的条条框框,我们不再奉为圭臬,也不大熟悉。我们是如此发自内心地探寻过去的人间烟火,也许“胸无大问题”,也许“抓不住关键”,也许“惑于表象”,但是没办法,异于祖辈、父辈的生活经验决定了视域的转换,幸好对真事实和真感觉的追求不曾含糊。

感谢前辈的努力,从乾嘉史学到年鉴学派,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史学,古旧的复活、新兴的舶来,30年间悉数在中国史学舞台上演。我们领略了,亦步亦趋过,也在兴奋消退中怀疑。多元史学的实绩更加丰富,社会史、文化史、妇女史、医疗史、儿童史以及全球史、区域史、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多头推进,“历史”不断在“大”与“小”之间调整。对历史之全貌有了一天多过一天的认识,办法也在一天多过一天地积累。在这基石之上,我们开始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感兴趣: 想必过去的那个生活世界很大,我们希望了解它。

(四)

收入本书的文章是写给稍为广大的读者群看的,所以都属“报章”体。希望这本书能够增加读者的一种阅读经验: 就算看似严肃得不得了的史学著作也值得“圈外人”看,也能看得懂,并且有收获;如果读后发现这些著作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有问题,也完全可以。现代史学貌似冷冰冰,但亦可亲、可感,最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去观照、考量,书中的好处会逐渐呈现;那些纸上似有道理但与真诚、真实保持距离的,也会现出原形。

坐在史学的边缘,带着生活的感觉,以“半学术”的水平和心态看历史、看历史书、看历史学家,既肤浅,也有趣。吾学也浅,“半学术”名副其实,不过也因此做了讨巧之事,就是想以“半学术”的浅显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写得漂亮的历史书。

话是这样说,真实情况不过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的块垒”。写书评是假,表达我对历史的想法是真。静夜里的想法来自生活的经验。读书、工作、读书,不断变化的生活形塑着我对历史的想法。没有时间用专业论文来表述的,就借着评介他人作品囫囵道出了。

然后,这些对过去世界的想法和做法,也陆陆续续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从我的生活中来,也滋润了我的生活。

是为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