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朝鲜(4)

就在这时,前营指挥官韩圭稷跑步来到王宫,但他没带部队,犹如出水之鱼。他所能做的就是待在国王身边,以保证他自己的安全。很快,那个“偶有小恙”的日本公使,便和朴泳孝一起,带着一些守备部队,抵达王宫主体附近的一所小宫。这些人将国王、王妃和他们的嗣子暂时安顿在这里,让他们处于亲日派的包围之中。这所宫殿的所有入口都由日本人和日本人训练的朝鲜军校学员重兵把守。

这时候,国王与王妃的安危是京城里受到最高关注的事情。大臣们蜂拥到宫内,犹如飞蛾扑火,他们要看看国王和王妃陛下究竟是否安全。另两名卫队指挥官仍然束手无策,也许是被迅速的事变弄得茫然失措了。他们前往王宫,也没有带上部队。在几个小时内,三位军事领导人、首相及其副手以及负责征兵的大臣都被处死了,而王宫的太监总管被剁成了碎片。黎明之前,一个新政府宣告成立,由朴泳孝指挥左营与右营,徐光范指挥前营与后营,而金玉均本人主管财政。

第二天早晨,孚特与阿斯顿,后来又有德国总领事赞布施上校(Captain Zembsch),带领他们的随从,应国王的函邀,来看望国王。他们一到王宫,便看见朝鲜和中国的军队把守在王宫的各个入口处,而在王宫之内,则有日本官兵守卫着入口通道。他们费了一点工夫,才叫开了皇家暂住的那所宫殿的大门。这个时候,他们又看到一排日本刺刀在他们眼前挥舞,寒光直闪。国王跟他们进行了简短而含糊的交谈,整个交谈过程都是在那四名亲日的领导人和日本公使的监视下进行。显然,设计这次召见别有用心,为的是借此破除关于国王安全的谣言。

身在中国大营中的人们,肯定也承受了这种焦虑。在短时间内,朝鲜国王下落不明,京城里的大局乱成一团。中国的提督及其副手为了推托责任,提议致电李鸿章请求指示,陈树棠则高兴地附议,但袁世凯强烈反对,他的理由很明显:没有时间可浪费了。国王及其继承人的失踪令袁世凯建议将国王的侄儿,一个七岁的男孩,立为临时的国家元首,但他的上级反对这个提议。凑巧的是,躲在小王宫内的谋反者们也在计划废黜国王。洪英植的意见是应将国王囚禁在江华岛上,而日本公使坚持要将他流放到日本的都城。在他们达成协议之前,形势急转直下。

阿斯顿在觐见国王之后,会见了中国领事,并将国王安全的消息告诉了他。陈树棠后来从穆麟德那里证实了这个消息。然而,这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引起了一个微妙的问题。中国人有合法的权利保护国王,而国王如今落在了谋反者和日本人手中。如果要避免战争,就必须巧妙地处理这种局面。因此,在12月6日,中国提督派人给国王送去一封信函。金玉均不许信使进宫,明确表示他和他的同僚希望在宫中会见提督和袁世凯。信使把信函留下了,朴泳孝之弟立刻起草并送出了一封复函,重述了金玉均的声明。由于这件事,这封信函的不幸的作者,后来被袁世凯杀掉了。袁世凯接受了这个挑战,率领六百名士兵去见国王。但他也被挡在了门外。

谋反者打算将国王押往江华岛的消息终于泄露出来了,中国与朝鲜的保守派们必须采取行动阻止这件事。袁世凯打算发起全面的进攻,他设法劝说上司们赞同他的意见。下午两点半钟,攻击开始了。在当时,以及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是谁开了第一枪?金玉均记载道:

两点半钟,有人交给竹添一封信。他还没有来得及拆开,我们就听到了混乱的枪声。有人报告中国军队正在从东南方冲进来,整个王宫随即乱成一团。

他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但日本人在竹添给朝鲜政府的文件中,以及伊藤伯爵 发表于天津谈判时的声明中,明确指出是中国人先对日本守备部队开火。另一方面,中国人与朝鲜国王则坚持说,先开火的是日本人。袁世凯的传记《容庵弟子记》中写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