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 严于律己(6)

周总理是伟大的人,也是平凡的人,“他是把伟大和平凡结合得完美的人”。人们为他的伟大而骄傲,也为他的平凡而感动。人们会记住他经天纬地的丰功伟绩,也会记住他对普通百姓的点滴关爱。

他和群众一起坐公共汽车体验生活;他在地震灾区下车亲自指挥车辆,疏导交通;他在黄河岸边和船工一起踏着纤夫的号子前行……他始终践行着自己《修养要则》中许下的诺言:“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

一滴水,可以映照太阳的光辉。这里记述的仅仅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

周总理曾多次告诫国务院机关的同志:不要有衙门作风,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并说:“封建王朝的衙门口还挂着一面鼓,老百姓可以击鼓鸣冤,何况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呢!”他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下边的同志态度要和蔼,不要盛气凌人。他曾用看到的一个例子教育我们:“一次,我到石家庄地区检查工作,看到一个地方的墙上写着‘书记出巡,地动山摇’的标语。”周总理边说边比画着字的大小:“如果我们的干部作风都是这个样子,怎么得了啊!”我听周总理说完,便笑着说:“按照这种逻辑,周总理您出巡的时候就该‘天翻地覆’了。”这本来是我想让周总理放松一下心情,随意说的玩笑话。可周总理没有笑,他沉思了一下说:“干部一出门,就前呼后拥,怎么能不脱离群众?这样做就把主人和公仆搞颠倒了。”

周总理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

在总理办公桌旁的茶几上,有一部直拨的外线电话,经常有不知姓名的人因为拨错号码打进来。周总理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他总是非常和蔼而耐心地告诉对方:“你是不是把电话号码拨错了?……也可能是串线了,请你重拨一下吧。”然后他轻轻地放下话机,又重新投入工作。

在我们秘书值班室,也有一部外线直拨电话。在“文革”中,这部电话一直对外联系,号码是公开的,因此有很多人知道这部电话的号码,经常有人打进电话来,让我们向周总理反映情况,请求解决问题。为了减少干扰,我们就想换个号码。周总理知道后,不同意这样做,并说:“改了号码,群众再有什么事怎么找我啊?”于是,这部电话一直保留下来了,始终没有改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