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透彻君子,不计较得失(2)

3

北宋真宗时名相王旦堪称贤能,同朝的寇准背后总说他的坏话,他却反而能够赞扬寇准。宽宏大量,是政治家的作为。“眼里不揉沙子”,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此等竖子则不足与谋,也终归成不了大事。“宰相肚里能撑船”,真能“闻过则喜”之人到底是少数,单单靠忍还是不行,憋出病来更亏。

人在说出一个谎言之后,为了“圆谎”,要继续编造出无数的谎言,时时戒备,疲累得很。人总要为自己的虚伪付出代价,或多或少,或早或晚。

真与伪的界限,又该如何设定呢?《铁围山丛谈》载徽宗即位前,曾命人拿着自己的八字到开封相国寺算命。术士陈彦告诉来人,这不是你的命,乃天子之命。次年,徽宗果然登基,据说陈彦官至节度使。又根据《东斋记事》载,一日张士逊与寇准同游相国寺,一个相士给他们算命说:你俩都能做宰相。两人刚要离开,恰巧张齐贤和王随也游至此,也看了相。相士大惊,嘀咕道:怎么一天之内居然看到四个宰相?四人相顾大笑而去,后来还真的都高居相位。可在当时,周围人认为这个相士一定是老糊涂了,靠诳语骗人,自此他声誉扫地,穷饿以死。

骗子的最高境界是说谎言连自己都相信,君子的可悲则在于说出真话却没人相信,以至于失去自信。

4

度最难调,难能才可贵。无其名,未必无其实。有名有实、有名无实、无名有实、无名无实,四种情况中很能说哪一种最高级、哪一种最糟糕,因为名与实本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既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其愿望是必然的,总比“破罐子破摔”好一些。在既得其实惠之后,如何“立名”,值得思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明世间的事实。《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道理,很让一般人费解;同样,他倡导“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又有几人愿意认同?不认同,又如何实践?

“十聋九哑”,没有什么自然玄机,只是肌体的物理反映。装聋作哑、明哲保身,是个体精神的民主与自由,无可厚非。“用进废退”,是自然进化,也是习惯决定命运的必然选择。必然选择也存在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间,“娶错一门亲,带坏三代人”,民间朴素的教化思想便是如此。“礼失而求诸野”,中国渊雅的学问不用索引苦查于典籍,随便一句民间谚语,已足以说明问题。

未知与已知的分辨,与时间的存在相互关联。迷信与科学需要细致区分,否则破除迷信就等于破除科学。给小孩子洗澡连小孩子一起泼出去,愚蠢之极。消极与积极的判定,也要实事求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违背了人道便失去了对天理良知的敬畏。良知(Conscience),是人类共同的科学知识与道德正义。

可惜啊,说人不自私,鬼都要笑出尿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