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丘比特的爱箭从身上拔出,人们准得承受一轮爱的摧残。唯艺术家将痛苦的吟哦化成诗,爱神与缪斯女神在此重叠了。
我捧着《爱的摧残》,一三四○年用意大利语写成的作品,不久前由台湾网络与书翻成中文,落入今人之手;文字魔法,莫过于贯通隔世心灵。此书作者,就是以《十日谈》(Decameron )闻名于世的意大利作家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中译本叫《薄伽丘的爱情谈:爱情十三问与爱的摧残》,实则结合了作者同一年先后完成的两部作品:《爱情十三问》和《爱的摧残》。这年,薄伽丘二十七岁。
《爱的摧残》原名F i l o s t r a t o ,据作者说,此字意为“被爱情击倒的人”。击倒他的女神,是已婚的西西里国王女儿菲娅美达(Fiammeta),这个名字,在《爱情十三问》、八年后作者的成名作《十日谈》中都出现过。薄伽丘对伊人倾慕不已,但身份悬殊,加之礼教约束,注定是无望之爱。薄伽丘饱受爱之摧残,唯有将忧伤化成文字,他借特洛伊罗斯(Troilus)与克瑞西达(Cressida)的古希腊传说,来诉说自己灵魂的哀思。①他在序中便坦然地对菲娅美达说: “当你展读此书时,若读到克瑞西达离去后特洛伊罗斯如何在啜泣悲伤,那么,你便能够清晰地知道并了解到我的哭泣、热泪、叹息与忧伤。”如果《爱情十三问》的议论还算是出自思想的爱的悲伤,那《爱的摧残》便是发自心灵的爱的悲怆。
常道世事变幻莫测,没有人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但有些东西,看来还是千古一样,如爱的狂喜、忘情、嫉妒、绝望。推得更远,我甚至想到公元前古罗马奥维德在《情爱录》中写的爱情忧伤:“地力消耗,我们下种,田畴未必始终都有好收成。船儿航程难料,未必总能乘上顺风。快乐无多,而忧愁不少,这就是谈情说爱的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