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嘴苏东坡:“啖美河豚,值那一死”
中国古代先贤,苏东坡吃的故事最多,今人写下的专著好几种。依我看有三个原因,苏轼在西蜀眉山长大,置身川菜发源的中心地带;宋代有了印刷术,信息量大增;苏轼做官四十年,一生“半中国”,舟车长驶几十万里,利于他遍尝美食,创造美食,推广美食。除开民间隐藏的饕餮之徒,苏东坡的吃,最具千年不散之色香味。
成都平原千里沃野,俗称川西坝子,所谓天府之国,主要指这一片。海拔四百多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浩瀚的岷江四季奔腾,千帆竞渡。眉山在成都之南百余里,今有王影聪先生首倡的城市口号:“东坡老家,快乐眉山。”为何称快乐眉山?首先是因为吃物丰富,手工烹调的花样无限多。靠近岷江的城市中心,更有三千亩“东坡岛”湿地公园,全国罕见。另,三苏父子的三个公园之外,近年又添二百亩“苏母公园”,纪念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旧城的百余亩古祠堂、古园林,则因宋代的苏家“五亩园”而起。
程夫人出自眉山的首望之家,自幼锦衣玉食。她嫁给不算富有却善于花销的苏洵,生下一堆儿女,成活了三个。女儿苏八娘嫁入程家,十九岁受婆婆虐待而死。苏、程两家,因之而断绝往来。这使程夫人长期隐忍着疼痛。她顶着邻里的闲言碎语,在眉山城西纱縠行开了一家布庄,赚来银子供两个儿子念书、丈夫出蜀远游。苏轼的乳娘任采莲、苏辙的乳娘杨金蝉是她的好帮手。三个女人点点滴滴的辛劳支撑着三苏父子。念书和赴京考举人,花费银子如流水。我时常想到她们的生活细节,特别是识大体、隐忍持家的程夫人,心里总是感动。程夫人只活了四十八岁,她目睹了丈夫的“游荡不学”,长时间“耿耿不乐”。程夫人的生前,却并不知道两个儿子出类拔萃。有些学者认为程夫人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的事迹比孟母、岳母更多,透出日常生活的坚忍与温馨,强化了苏氏家族的书卷气和道德氛围。
眉山市建苏母公园,真是善莫大焉。
苏轼为官的仁慈,受母亲的影响大。他的好吃,也跟妈妈的亲手做菜有关,后来到黄州,他常常念叨“春鸠烩芹菜”、“茄香肉丸子”、烤乳猪和脆皮鱼。蜀中的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单是一道看似寻常的鱼香肉丝,做工也极讲究,大厨们不敢轻易夸口。国内有“川菜王”之称的眉山王家渡人氏王刚先生,对我讲鱼香肉丝的诸般妙处,讲得我垂涎三尺。回锅肉、盐煎肉、酱肉丝、凉拌鸡、宫保鸡丁、卤肥肠、粉蒸肥肠、青烧母鸡、清烧江团、红烧黄鳝……恐怕三百种数不完。孔夫子没到过四川,如果他去了,一定会说:蜀人才叫食不厌精哩,丘也惭愧,丘也惭愧啊!
四川的小吃更是冠绝天下,蒸的、煎的、煮的、油炸的,笔者小时候崇拜包子油条,痴迷三角粑、肉疙瘩、白糖酥卷……每次吃包子,总要蹦几蹦,唱一曲《沙家浜》或《智取威虎山》。好东西就是不能经常吃,切不可误入某些歧途,要遵循味蕾的规律,要保持舌头的敏感。眉山有句老话:少好吃,意思是少才好吃。直到1980年代,川西坝子的各类小吃选材严,做工细,包装简单,我们吃爽了、吃惨了、吃舒服了,犹如中小学耍惨了、耍安逸了,天天耍到黑摸门,而学习成绩照样好,德智体美劳……
苏东坡的童年不是十分顽皮,偶尔疯一回,“狂走从人觅梨栗”,七八月弄潮大岷江。吃东西他也不大放纵,但是,非常享受。妈妈的菜、乳娘的菜,后来王弗夫人、王闰之夫人做的菜肴,弥漫着一辈子受用的亲爱之情。所谓吃的精神附加值,情感记忆是重中之重。我写此文临近春节了,想起当年妈妈亲手包的汤圆,大年初一的早晨,那白酥酥的甜汤圆、肉汤圆,不禁热泪盈眶(多少年多少次了!)。
谨以此篇献给妈妈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