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神话(2)

听说消息的全国各地的厂家纷涌而来,他们恨不得牟其中把自己积压的产品都买了去。南德突击选定了大批轻工商品,三天就布置成一个可供苏联参观选择的轻工业产品展览厅。

选购货物是个难度很大的工作,4架飞机需要两三亿人民币的轻工业商品。他们派人跑遍全国,与无数厂家进行谈判,所购买的商品从家电、生活用品到食品等,包括上百个品种,近3000多个规格。这里需要何等巨大、复杂、艰苦的工作,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据说,各种合同、协议的材料,摞起来就有一米多高。

苏方代表对中国琳琅满目的商品非常满意。为了证实南德的实力,南德又先后邀请前苏联考察团多次来华,各种费用都由南德支付。据说仅此项先期费用就花了1500多万元,几乎把南德集团的家底掏空。但由此,苏方与南德建立了很好的信赖关系。1989年年底,双方在北京终于签订了正式合作的《备忘录》。

钱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权”的问题。南德当时没有飞机的进口权,也没有商品的出口权。

进出口权都没有,飞机就进入不了中国,货品也运不到苏联去。牟其中找到当时中国唯一有权进出口飞机的机构,委托办理了相关手续,又找到北京某进出口公司,委托其向苏联出口。和找钱一样,由别人替自己解决了权的问题,牟其中只在里面巧妙地穿针引线,利用别人的资源为自己办事。

前面的贷款只够向厂家支付定金。可是4架图—154飞机总贸易额1.2亿瑞士法郎需要对等资金的轻工产品,银行不可能一下子贷出这么多钱来给牟其中。牟其中便想出一个十分奇妙的“生财之道”:南德和苏联相互体谅,经磋商决定由双方同时向对方发货(之前的中国与前苏联的飞机贸易都是按这个惯例进行)。但飞机与火车分别到达对方的指定地点有大约7天的时间差——苏联飞机当天可以到北京,而同时出发的装载中方货物的火车,要7天后才能到达苏联。双方商定,苏联飞机到中国后,中方就可以获得飞机的产权证明与适航证;有了这些证件南德就可以立即操作银行贷款;有了这些贷款,牟其中就可以向厂家下订单,由委托的出口公司运到苏联。

1991年11月18日,南德帮助四川航空公司从前苏联换回的第一架图—154飞机顺利飞到北京,当银光闪闪的巨型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那简直像是天方夜谭一样,让几乎所有的人叹为观止。人们把牟其中视为魔术师一样的人物。消息立即轰动了全国,并且迅速传遍了世界。

随后,第二架、第三架飞机也陆续飞来。就这样,南德用1000多个车皮的中国轻工产品从俄罗斯换回了4架飞机和相当于一架飞机价值的维修器材。而中国的轻工产品刚到苏联,购买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奇特的操作结果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川航未付款即得到了飞机,可以立即投入运营;进出口飞机代理机构和外贸代理公司获益数百万元;山东某厂24万套被单,石家庄某厂的16万双袜子,以及大量食品罐头等顷刻间变成金钱……

这种“五方(苏联、南德、川航、进出口公司、轻工产品厂家)受益,各方满意,多赢合作”的操作,后来被人们称为“南德模式”。实际上,从一开始到正式进行贸易,并不一帆风顺,牟其中和南德在整个过程中经过了无数沟沟坎坎,克服了许多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要绕过国家体制与部门分割带来的重重限制与障碍,特别要冲破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为克服民营企业没有外贸权的困难,牟其中采用了“委托代理制”,使业务得以顺利进行。这在当时也是一次创造性经营行为。

飞机项目的特殊性,操作手法的开创性,使牟其中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神话人物。

“南德只做大项目,不小打小闹。”牟其中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