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的基层干部亭长刘三,出公差到京城咸阳,正赶上始皇帝春游,各种彩旗迎风招展,上面鸡学舞蛇缠葫芦,大队的士兵举着朝天马镫,还有甜瓜、苦瓜镀上黄金亮闪闪的,也举着,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刘邦看得如痴如醉:“大丈夫,就应该享有这样的排场!”刘三后来跟着陈涉、项梁扯旗造反,很可能就是为了实现身在咸阳的那次“私字一闪念”——他想当皇帝。
刘三出身于本分家庭,刘老太爷一辈子务农,从没有种地以外的想法,他的两个哥哥,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跟所有中国农民一样,辛勤劳动,换来殷实的好家底。刘太爷骂老三,总拿哥哥们做教材:“横草不拿,竖草不管,哪天我死了,往后的日子你可怎么过?我还能养你一辈子吗?你的哥哥可没有养活你的责任!”刘三在家里待不住,出来搞革命,搞得风生水起,两个哥哥没出来革命,可也没反革命,刘老太爷和他的儿媳妇刘邦的妻子吕雉,却不能不革命,因为他们是“革命家属”,被项羽抓去作了人质,就算是参加了革命吧,尽管是被动参加的。革命者很大度,不管被动主动,总是革命阵营的,吕后、刘太公,都是革命同志,所以后来吕后胡闹,皇帝老公也不干涉:吕雉同志也是吃过糠、扛过枪、渡过江的革命功臣呢。老太爷的功绩更大,他险些被项羽这个莽汉给煮了。刘三当上皇帝,大臣们觉得这名字太土,跟狗剩、铁蛋差不多,就给他取了个大气的名字——刘邦,不过这名字取了也是白取,皇帝的名字,没人敢叫。
刘邦当上皇帝,就有点卖弄的意思,每五天一回,到老太爷处请安,问过安之后就翻旧账:“老爸,你总说我不干活没出息,可我当了皇帝,天下都跟着我姓刘,我大哥,我二哥,他们倒是很能干,能跟我比吗?你让我向两个哥哥学习,学习什么呢?”今天说明天说,把太公说得心烦:这小子怎么了,年纪不大,比我还絮叨嘴子!可又不敢发作,这小子今非昔比,毕竟已经是大皇帝了啊。便有亲近人给太公出了个主意。
这天又是皇帝来叩拜太公的日子,皇帝刘邦远远地看见老爸站在大门口,怀抱一把大扫帚,低着头。儿子到大门口了,太公便弯腰伛背,挥舞起大扫帚,后退着清扫道路,这是给皇帝“清道”。等皇帝满腹狐疑来到跟前,太公扔了扫帚,扑通下跪,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昧死接驾!”皇帝大惊,不知何事得罪了老爹,竟然如此羞辱他,急忙拉太公起来,太公死活赖在地上,颠三倒四说着文言文:“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陛下虽为我子,但贵为天子;我虽陛下之父,实乃小臣,理应跪拜接驾。”说完,还“伏惟圣裁”。皇帝听到这里,全明白了,这是向他讨封呢,不知道是哪个家伙教的,听那一套文绉绉的话,似乎就是叔孙通这个老儒,不过,其心可嘉。第二天,皇帝发布诏书,尊奉太公为“太上皇”,这样,每次来请安,就顺理成章,不是皇帝拜臣子,而是儿皇拜父皇。而且,父皇帝也是有尊严的,他刘老三再絮叨什么当年“我大哥、我二哥”之类烦人的话,太上皇就可以直接打断:“免礼,平身,回去吧!”太公用一点小计,给自己捞了一个“太上皇”的尊号,也算是合理享用了革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