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闲人”下属

我朋友十年前开了家培训公司,公司开张半年没一位客户上门。眼见倒闭在即,朋友索性利用最后几天跟几位员工聊聊天,准备宣布关门大吉。怎知这么一聊,反而聊出了新商机,最终扭转了公司命运。那位扮演关键角色的人,居然是我朋友平日完全看不上眼的员工。朋友甚至私底下叫这位员工“懒蚂蚁”。

那天“懒蚂蚁”见老板愁眉不展,终于张开金口对老板说:现在搞培训,得有几家大公司客户,否则很难撑下去。不如我们自己开创一个培训业的新类型──“创意培训”。现而今,大部分人培训是为了追逐财富,我们不如反向操作,拒绝当一名“经济动物”,开发培养诸如禅修、华山论剑之类的新的生活态度。

“懒蚂蚁”这番话,最后让朋友的公司起死回生,走出培训业的新格局。

留意你身边的“懒蚂蚁”

我朋友一直固执地认为,经营事业的成功要素一定是找最好的人才。但一直到了“懒蚂蚁”让她刮目相看的那天,才发现职场上一直存在忽视“懒蚂蚁”的情况。某所大学作了一项蚂蚁群的研究发现:

第一阶段:大部分蚂蚁都在勤劳地搬运食物,有少数蚂蚁却在一旁闲着,无所事事。

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在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所有蚂蚁的食物来源。这时发现,平日勤快的蚂蚁显得一筹莫展,懒蚂蚁们反而开始行动,带领大家转向平日早已侦察到的食物来源。

由此看来,懒蚂蚁平日看似闲着,但当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懒蚂蚁其实会“侦察”,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懒蚂蚁懒于杂事,但勤于动脑。

这种“懒蚂蚁效应”常见于家庭或职场上,例如家中总有人懒得做杂务;公司里总有人能默默留意观察市场,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公司里适当养一些“懒蚂蚁”,未必是件坏事。

谁最难容“懒蚂蚁”?

哪些人最不能容忍“懒蚂蚁”呢?

首先就是那些Horrible Bosses(苛刻的老板),在公司无情文化的氛围下,有些“吃香”的上司,可谓冷酷无情、完全不顾他人感受。有些“职场女王蜂”忙于操控权位,压抑其他女性员工,面对下属麻木不仁。据调查,有六成五以上的“懒蚂蚁”都不愿意得罪这类职场女王蜂,在工作上也不愿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女王蜂带来的坏处就是,在关键时刻“懒蚂蚁”无法发挥神奇作用。

其次是得意忘形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公司里该退未退的资深员工(俗称老贼或闲人),大都持负面态度。其实“闲人”久不被重视之后就成“懒蚂蚁”了,“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是一些闲人的真实写照。但实际上,有时闲人也有可咨询和救急的价值。曾有家机械型企业就是用了一批被同业认为该淘汰,但咨询价值高的“懒蚂蚁”们,而使得公司转亏为盈。

“懒蚂蚁”也能成大器

中国人说勤劳为成功之本,依我看来,“懒”未必不能成大器。我亲眼看过一位男士属于典型的“懒蚂蚁”,起初没人看好他的事业,但是几年下来,也没人能撼动他在公司的地位。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忙碌时,他总能静心思考市场变化并找到解决方案。他的老板称赞他这位“懒蚂蚁”总能跳出狭窄的视野。

我经常听到一种抱怨:“我们总经理根本不做事,但她(他)就是有升官的命。唉,老天真不公平!”其实,有不少管理者明显就属于“懒蚂蚁”型,动口不动手,但她(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欠缺的视野和战略。现今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对于无法成为“勤劳蚂蚁”的“懒蚂蚁”们,不能简单地视之为蠢才或庸才,必须给彼此一些时间观察。

如果你的周围正有“老贼”,你必须懂得判断。我们要尊重好的“老贼”;至于那些“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的闲人,则另当别论。从今起,不妨正面看待“懒蚂蚁”的存在,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定位,就像曹操的用人哲学—并不求“全才”或“完人”。善于观察人才,善用人才,人才才能有用武之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