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性失业者董超、薛霸再上岗(1)

董超和薛霸是《水浒传》中的两个公人,因为工作关系,这二位可以说是“董不离薛,薛不离董”,用现在的话来讲应该算是一个“组合”。

在《水浒传》里,身为衙役、解差的董超与薛霸共有两次出现,且均为联袂出演。第一次登台是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负责把被高俅诬为罪犯的林冲自开封押送至沧州;第二次露面是在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中,负责把被管家李固陷害的卢俊义自大名府押送到沙门岛。

若论“戏分”,董超、薛霸这两个小人物甚至比梁山一百零八将里的许多人物还多;若论影响力那更不一般,他们的两次出场,意味着林冲和卢俊义两位绝世英雄的落难,此二人在一头一尾落草梁山泊,可以说对整部小说的影响是贯穿始终。金圣叹曾写下这样的批语:“最先上梁山者,林武师也;最后上梁山者,卢员外也。林武师,是董超、薛霸之所押解也;卢员外,又是董超、薛霸之所押解也。”

这两次押送“犯人”,董超、薛霸的表演如出一辙,都是受了贿赂,要找机会谋害梁山好汉,但又均未能得手。这两次施展百般凌虐折磨之能事的细节上都几乎一模一样,先是辱骂,后是烫脚,然后行凶。在野猪林要暗算林冲时,幸亏鲁智深及时出现得以使林冲保住性命。在另外“一座大林”要谋害卢俊义时,被在此等候的燕青用两弩箭结果了性命。

董超、薛霸原本在大宋都城开封府任职,因为拿了高俅的心腹陆虞侯给的10两金子却未能成功“做掉”林冲,回去后“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身为公职人员的二人,无奈地失业了。

在西方经济学中,董超、薛霸的这种境遇应该算作非自愿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非自愿失业可以细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工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蔽性失业等几种情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