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命案(4)

沐霞大概是1963 年调到出版社来的。头几年我们不在一个编辑室,只偶尔在食堂里照面,她总让我眼睛一亮,要么让我食欲猛增,要么令我废寝忘食,我总是"凑巧"跟她在一张餐桌吃午餐,她如果主动跟我说上一两句话,或者为别人的什么议论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都会让我餐后回味许久。

后来就到了1966 年,那一年我们都是整三十岁。灾难?你为什么总是笼而统之地去认知人生?当然,更有浩劫的概括。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人的命运有雷同,也有差异,你应该更多地进行个案研究,用显微镜去观察那些差异。我当然早知道沐霞的爱人楚期聚是个级别不低的干部,开头也很担心老楚被打倒在地再被踏上一万只脚,后来知道对他的冲击属于最一般的,开完他的批判会,还是得让他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完成一些涉外的经济工作,因此沐霞的生活也就不像她表姐家那样,被扭曲,甚至是被碾碎。

在整个你所谓的狂飙期里,出版社也闹得天翻地覆。谁也不能不卷入,但我和沐霞都属于卷入程度最浅的。我参加了"造反兵团",但属于温和的"造反派", 沐霞参加了"丛中笑",那是个"保皇"组织,其中有的人对"造反派"恨之入骨,打起"派仗"来很凶的,沐霞却又属于温和的"保皇派",就因为都温和,我们这本属于对立的群众组织的两个人,一来二去的,在接触中就觉得有共识,相互本来就有的朦胧好感,渐渐地那好感就明晰起来了--敢情我们都是反极端言行的,富于人情味儿的生命存在。

狂飙期现在一般都算为十年,其实就我的个人生命体验,到1972 年以后,出版社恢复了业务,也就大体平息了。1973年我和沐霞分到了一个编辑室,抓长篇小说。那时候也有长篇小说?就一部《金光大道》吧?现在有的年轻人一听我说那时候的情况,就很诧异,因为许多书,文章,对那些年的文学艺术的概括,就是"八戏一书",这概括也有道理,叫做抓住了要害?但实际上的情况并不那么简单。拿出版来说,从1973 年到1976 年年底,印行了一大堆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数量很可观,我还留下印象的,随便举例吧,就有《黄海红哨》、《沸腾的群山》、《激战无名川》、《万年青》、《千重浪》、《阿力玛斯之歌》、《分界线》、《征程》、《红石口》、《响水湾》、《前躯》……儿童文学类的也不少,如《闪闪的红星》、《红雨》、《向阳院的故事》、《小兵闯大山》、《睁大你的眼睛》……这些存在究竟应该怎么对待?我想第一,要有所记录,至少要选录,说那时候是完全的空白,什么都不存在,不符合客观状态;第二,要分析研究,它们究竟算不算文学?算不算长篇小说?如果不能算,为什么?如果也能算,怎么评价?是不是至少有认知一个历史阶段文化状态的资料价值?你觉得我好笑?不好笑。1973年到1976 年,三四年的时扎根林场的知识青年,他真的非常有才能,悟性一流,而且写作的速度快得惊人,我和沐霞对稿子提出意见后,他略作思考,提笔便重写,他写好一页我们传看一页,结果是我们还没看完这一页,他那一页就出来了,你说惊人不惊人?那几年正是我和沐霞人生中青春花朵胀得滚圆,最最宝贵的岁月,对那位比我们小十岁的作者而言,更是蓓蕾初绽的芳菲年华,你说我们为了这么一部"破小说"耗费了那我不管大历史怎么书写,我只知道,对于我而言,在林场抓小说的那几年是我个人生命史上最瑰丽的篇章。在那里我得到了沐霞。林场里最高的那个山峦的顶端,有棵又壮又高的老栗树。我和沐霞坐在树下,倚着那粗大的树干。那是深秋时节,但是下午的阳光仍很饱满,从叶隙泄下,微风吹动树叶,阳光的圆斑就跳动在我们身上。会不时地有树上的刺包儿炸开,里头的栗子就掉下来,掉在草丛中,腆着褐色的肚皮,仿佛在吆喝松鼠与刺猬:你们怎么还不来拥抱我?我们都希望有栗子掉到我们身上,最好干脆掉到我们脑袋瓜上。可是,那样的情况始终并没有出现。

我们就那么在高山顶上的老栗子树下坐着,我们忘记了一切,什么运动、走资派、三突出、书稿、出版社……以及各自城里的那个家,宇宙中那一段时间里,只有我们两个鲜活的生命……

我们相互敞开了胸怀……

记得有一次从山顶下来,半路上沐霞忽然轻叫了一声,她发现了什么?开始我以为她看到了一条蛇,她跟我说过她最怕蛇,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看到了一种草,那野草在我眼里平常至极,紫红色,顶端是穗状小花。她掐下一枝,凑拢鼻子闻,摇头,我接过来也闻,只有草的气息,绝无芳香。她的表情显示出,她搞错了。那么,如果不错,该是一种什么草?她为什么对那样一种草产生出那样的关注?我始终没有问过她。

你见过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吗?

那种草就是薰衣草。

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盛产薰衣草。

没去过普罗旺斯,可以看照片。也不光是法国的摄影家,世界各地的摄影家,都去拍薰衣草田的照片。大片的薰衣草,一垅垅的,望过去,直到地平线,每垅呈现着球形弧线,给视觉很大的冲击。那颜色更绝,一派紫红色,不是发亮的那种,竟然发暗,可是很魅惑,不像是人间所有,也说不清该是天堂,还是地狱里才有那景象,哇噻,一望无际,冷艳的紫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