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挖掘历史隐秘3

●已故王太后:希特勒口中“欧洲最危险的女人”

伊莉莎白即现任英女王的母亲,我们习惯称之为王太后,是爱德华八世夫妇以外,同期英国王室中最有性格的人。历史上的她一如电影中的形象,十分精灵,以急才著称。虽然以今天的标准来说,自然是偏向保守,但由于她崇尚自由恋爱,对新思潮态度较开放,也提出让家规人性化,是英国王室现代化的关键人物。相对于丈夫家族里的其他人,伊莉莎白的反德情绪外露,因为她的兄弟在一次大战对德作战时一死一伤,令她自此以“永不要相信德国人”为座右铭。

二战开始后,英国被纳粹狂轰滥炸,王宫也挨了炸弹,但在伊莉莎白的坚持下,王室成员坚守岗位,大大鼓舞了国民士气。希特勒曾称她为“欧洲最危险的女人”,以与丘吉尔这个“欧洲最危险的男人”配对。乔治六世在家人亲德反战、自己自卑口吃的阴霾中走出来,变成战时团结英国的象征,经历了漫长的心理转变,而这过程的医者并非只有那位澳大利亚言语治疗师洛克,更重要的,其实是伊莉莎白。

●君主立宪的角色扮演:丘吉尔不能取代的演说

不少观众认为《国王的演讲》夸大了国王的角色,“战时演说由丘吉尔包办不可以吗?”丘吉尔是演讲大师,技术上自然没问题,但看过上述时代背景,我们就会明白二者在精神上是完全不同的。须知战时演说一类角色是属于国家的,假如也由民选政治家负责包办,他本人政治生涯的高低起伏,就会连累到他为国家贡献的业绩,就像老布什骑劫了海湾战争、小布什骑劫了反恐战争一样。以张伯伦和丘吉尔为例,他们一人主和、一人主战,最后丘吉尔成为英雄,张伯伦成为软弱的代名词,乃至被当作内奸。可是,张伯伦在签署《慕尼黑协定》后、丘吉尔在战胜时,二人都极具民望。乔治六世一视同仁,都邀请他们站在王室的位置,接受群众欢呼。这不是因为二人成了国王,而是这样一来,他们的荣誉与风险已“去个人化”,被国王代表的国家所承担、消化。自此,选民跟他们无拖无欠,对张伯伦固然可以唾弃,甚至在战争未完全结束时,也敢把作风独裁的战争英雄丘吉尔选下台。

丘吉尔对乔治六世赞誉有加,曾说英国人“不会得到更好的战时国王”,其实是暗示乔治六世好控制。对他而言,自然“好”。须知爱德华八世虽是花花公子,充满精英主义的傲慢,但他也喜欢微服出巡,有关心穷人的名声,加上形象潇洒,退位时民望颇高,这都令不善演说的乔治六世相形见绌。最后乔治六世成了英雄,最大原因是他忠于君主立宪的角色,遵从首相决定的一切来演戏,没有显示独立思想。换了是口齿伶俐、个性鲜明的爱德华八世,是绝不会照政府本子念稿的,也喜欢表露自己的个人好恶,这恰恰是君主立宪制不需要的。乔治六世知道自己不及兄长聪明,但拿捏君主立宪的分寸是极好的,这是他父亲乔治五世的家训,也是他对女儿─现任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从小到大的教育。据说乔治五世因为欣赏现在的英女王,曾恶毒地诅咒大儿子爱德华“绝后”,好让懂得这套游戏规则的三代人巩固王位,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传说中大清皇帝康熙对乾隆的隔代钦点。被钦点的英女王看过电影后,表示“十分感动”,除了因为她的亡父再现银幕,相信也因为王室应有的政治价值、她多年来受的委屈,终于被拍摄出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