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饮食特色绝对是无肉不欢,以德国和捷克为首"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习惯更是平易近人、接地气,每一份主菜的量大到一般胃口的女生吃不完,有点儿中国东北菜的豪迈做派。德国巴伐利亚的烤猪肘常被人津津乐道,市场上名目繁多的香肠也十分诱人,在捷克这些肉食做得也毫不逊色,但物价要比德国便宜不少。在汉诺威郊区的一家酒店的停车场旁边,有一个不大的露天院落,我们本来不打算吃饭,但是被炊烟袅袅的香味所吸引。只见院落的地下铺着大颗松散的石子,大树下摆放着很多简易桌凳,就像平时在公园中供游人休息的那种,几乎坐满了食客。因为此地根本不是旅游区,我猜想大部分都应是当地人。进院门的收银处交钱换取单据,我才知道与食物接触的工作人员是不允许接触货币的。院落的最后方角落里有一个巨大的竖立式烤架,烤架上转圈挂满整扇的猪肋排,香味就是从这儿散发出去的。把单据交付,就会有人在烤架上帮你挑一扇已经烤好的排骨,然后把它放在砧板上拿着大刀迅速剁成方便食用的小块,整个过程轻巧熟练。刚下火的猪排还有些烫口,但是因为实在太香,吃下第一小口我就已经欲罢不能。"烤"是人类最原始的烹饪方式,也是最好的保留和发扬原味的方式,很少有人能拒绝烤出来的食物香味。食材本身的品质决定了菜肴的好坏,上等的原材料被所有的厨师视为珍宝,德国的猪肉品质很高,跟平时经常吃到的猪肉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尝不到一丝猪肉的腥臭味。猪肋带骨的肉本就比其他部位更香,加上匀称的炭火烤制,最外层温度未散还在嗞嗞作响,散发出浓浓的炭烧香气。充分烤熟的排骨肉质已经十分松软,瘦而不柴,从小到大我还是第一次觉得原来猪肉也可以这么好吃。
东欧国家也很喜欢腌制酸菜,跟东北的酸菜、四川泡菜又有所不同,像德国人喜欢吃酸黄瓜,捷克人喜欢用紫甘蓝做渍菜,而波兰当地人也有自己的特色酸菜汤。人对食物的制作方式即使在不用交流的状况下也能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当地人制作墨鱼面是连黑色的墨鱼汁也一同下锅,如今墨鱼面已经成了威尼斯的特色饮食,但是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海边大排档,我们也能吃到带着墨鱼汁的炒墨鱼饭,其实这两个国家在历史和地理上并没有过明显的交集。
人类的祖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习惯形成了人们日后饮食特色的基础。东北欧波罗的海的国家海物就要比东欧丰盛许多,而且又不乏森林中珍稀的物种,再加上天气寒冷需要足够的热量,所以这一片区域的饮食以油腻、厚重见长。与之相似地还有北欧国家,不过那里虽然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却做不出来跟西班牙一样的美食,在挪威的超市中用海产做出的周边产品琳琅满目,却没有享誉世界的海鲜饭或者刺身,有人笑称瑞典最著名的菜是宜家里卖的"肉丸子",我觉得太过认真和严谨的地方都是很难做出美食的,毕竟美食的创作需要些"意外"惊喜,看看那些东西好吃的国家我们就会明白了。
在路上待久了难免会想念自己家乡的味道,即便外面的风景再美、味道再好都无法代替归属感。正因为旅途是让人充满激情和兴奋感的,所以它只能作为一剂调味而无法长久,所有的激情和兴奋最终都要化作粗茶淡饭中的一碟小菜,这大概就是路上的味道。我们的胃是贴近心脏最近的地方,所以它会最准确地告诉你哪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