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书生大使生涯 12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急需美援。蒋介石于大地陆沉之际又一次想到了胡适,请他再次赴美呼救,胡适再次以书生意气甘愿为之驱使,并主动找到陈光甫,希望两人携手再现抗战之初在美求援成功的奇迹与辉煌。但陈氏对蒋政权与“老二”、“老三”,以及各色大员们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断然拒绝,并要胡一同打消这种不切实际、不合时宜、不自量力、自取其辱的念头。胡适劝陈出山未果,只好单枪匹马赤膊上阵,结果到美之后倍受冷落,弄了个灰头土脸,最后落得自己的饭碗都成了问题,不得不打工谋生,其“盖世才华,竟只能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一短期的中文图书管理员。”而在挤公共汽车时,看上去就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脊椎动物”。[13]确是自取其辱,空悲一场。当然,这是后话。

却说胡适得到了美国民众欢迎,自然要引起日本人的惊恐与愤恨。特别注意收集资料的胡适,在日记中保存了一份1940年10月31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内中转述了东京英文《日本时报》的评论。这篇评论对美国国务院在幕后支持胡适大使于北美各地巡回演讲极表愤怒,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是刻意激起民众对日本的仇恨,并将美国引入和日本可怕的战争之中。对于这篇恨意咄咄的文章,史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像,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决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14]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