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2)

20世纪40年代,胡乔木的工作和贡献,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闻、政论的写作。胡乔木从1941年6月起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到1946年11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收到《胡乔木文集》里的就有56篇。不少社论,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的一年间,新华社播发他写的社论、评论、评论性新闻三四十篇。这很不容易,既要有积累,又要有才气。毛泽东夸奖说:靠乔木,有饭吃。对胡乔木起草的文稿,毛泽东也没有少花力气。胡乔木的许多手稿上留有毛泽东悉心修改的笔迹。在迎接新中国诞生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名篇,如:1949年的元旦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评论美国国务院关于中国问题白皮书的第一篇新华社社论《无可奈何的供状》,可说是毛泽东与胡乔木共同完成的杰作。

再一个方面是中共党史研究。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参与了六项重要活动:

(1)编“党书”。先参加《六大以来》的校对、编辑工作。接着又参加编辑《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得到毛泽东的赞许。(2)1941年9月至10月,胡乔木列席了总结、检讨十年内战时期主要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列席了1943年9月至1944年5月的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4)作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参加了党的高级干部及七大代表的学习、检查。(5)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共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6)列席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所有这些,既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又对整风运动,对统一全党的思想,作出了贡献。

胡乔木非常珍视毛泽东对他的十年教诲,心中充满着感激之情。他在1965年七一前夕作《七一抒情》(七律四首),第一首回顾这段经历: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军。

此诗大意为:这样辽阔、壮丽的国家,这样先进、优越的政权,这样英明伟大的领袖,这样意气风发的人民,真是幸运啊,我同千年不遇的良辰美景相逢。[毛泽东]挥舞他那像太阳、月亮一般光芒四射的大笔,写就了具有雷霆万钧威力的千古不朽的文章。在他的指点、察看下(意思为毛泽东清醒地洞察情况,正确地决策指挥等等),崎岖小路都成了平坦大道;在他的谈笑间,丛生的荆棘犹如空中随风飘散的轻云。旌旗飘扬在和暖的春风中猎猎作响,全世界亿万人民的目光都看着我们中华民族这一支奋发图强的队伍。

1982年,胡乔木在七十诞辰时又作七律《有思》,第二首的开头四句,回顾20世纪40年代的生活,抒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情怀:

少年投笔依长剑,书剑无成众志成。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

大意是:少年时代我就放弃了学业,参加了革命武装斗争。在文韬武略两方面我都没有成就,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革命取得了成功。想当年,在人民军队主帅的司令部里,接收各路人马从远处传来的军情报告,向他们发出战斗的命令和讨伐敌人的檄文。常常陪伴领袖工作到夜深人静,桌上的灯与心里的光(胜利的希望之光)交相辉映。

胡乔木赞颂毛泽东“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应该说,“写就”的这些使“崎岖成坦道”、使“众志成[城]”的“雷霆不朽文”中,也有胡乔木的一份辛劳在内。

20世纪50年代:红墙亲风雨

毛泽东对胡乔木这个人才是很欣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委以重任,在政府内,胡乔木是新闻总署署长;在党内,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这两大舆论工具,交给胡乔木掌管。不仅如此,他还有意把一向不露面的胡乔木推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舞台,让全中国和全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内有这样一个人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