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时报—镜报公司这种大报团和美国另一种报团,如甘乃特报系、里德—奈特报系又有所不同,它拥有的报纸在数量上仍不算很多,又是在一家报纸——《洛杉矶时报》——自身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杉矶时报》就是时报—镜报公司的“旗舰”,《洛杉矶时报》的大老板即是时报—镜报公司的执行总裁。人们提起《洛杉矶时报》总部,有时也指时报—镜报公司,有些“一而二、二而一”的味道了。
环节
临出国前,就有做记者的朋友建议:“你可以写写美国报纸编辑出版的流程——每一天的报纸怎么问世?”
回答这个问题,《洛杉矶时报》的情形是很典型的。这家报纸平日刊发行量逾100万份,每期7组;星期天刊发行量达140万份,每期14组。在我访问的1987年,平日刊平均为129页,而星期天刊平均440页。
《洛杉矶时报》除在洛杉矶城出晨报外,每天还在南加利福尼亚的奥林吉地区、圣地亚哥地区和谷区出版三个地方版,并在湾区南部出版一种每周3次的地方版,在洛杉矶城郊出版5种每周1~2次的郊区增刊。
南希这么描述《洛杉矶时报》的规模:“我们每年要用40多万吨新闻纸。按每卷8英里计算,这些纸总长度可以登上月球15次。”
在《洛杉矶时报》组织“登月飞行”的雇员总数达万余人。
走进《洛杉矶时报》编辑部的新闻编辑室,只觉整座大厅长得一下看不到头。这里的办公桌排得很密,每个编辑记者的桌上除了安放着电脑终端,还有一根两三尺高的乳白的灯柱,接着一盏扁圆形的白炽灯。桌与桌之间没有矮板隔开,每个人在做什么简直一览无余。多数人都在电脑前紧张工作,有些人在打电话,还有些人聚在一处认真商议什么。偶然有人出出进进,总是步履如飞,神色严肃,看不到一点悠闲劲儿。
我注意到,有许多桌子是空着的,那是记者外出采访了。在这里,报纸的第一环节仍是记者。
编辑—记者—编辑?负责每日编务的主编乔治手下有30名部门编辑,负责不同版面、专栏或专刊、副刊。每日需编发当日新闻的编辑和记者们都在庞大的新闻编辑室联合办公。这里有300多名在本市各处奔走的记者,驻海外记者和国内记者也与有关编辑保持密切联系。《洛杉矶时报》采用通讯社稿件的比例较小,多数稿件都是本报记者撰写的。
每天,各编辑手下的记者根据编辑意图和分工,到各处去发现新闻,追踪新闻,向被采访对象提问,然后回到编辑部写稿。当然记者也可以有自己的写作点子,但普通记者通常要得到编辑的认可才能去写作。这是为了保证效率,防止劳而无功。
每天下午6点30分是白班截稿期。一般来说,记者必须在此之前把准备次日见报的成品交给编辑,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他们可以电话发稿,由另一名记者(或专职的改写者)在办公室把稿件完成。报社在外地和国外的记者也需尽量在6点30分以前用电传或电话向编辑部发回稿件。
电讯稿—编辑?《洛杉矶时报》除了靠本报记者、专家和作者供稿,还租用几家通讯社和特稿社的专线,接收它们提供的电讯稿。
《洛杉矶时报》的收稿房每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时工作。收稿员们接到稿件后,立即分送到国际、国内等不同部门的编辑手中,由编辑们选编稿件。
编辑—版面编辑?《洛杉矶时报》平日版分为7部分:除A组新闻版外,还包括B组《都市》、C组《体育》、D组《商业》、E组《观察》(主要为社区生活、人物和时尚)、F组《日历》(娱乐消息)、G组《分类广告》。除最后一部分属广告部门的职责外,前6部分按内容有明确分工,由各主管编辑负责选稿和编稿。多数版面,特别是A、B、C、D部分的版面都极重视时效性,一般是当天拼版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