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嘟》 清明未解之谜(2)

清明名诗的作者

清明节最有名的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先说杏花村,杏花村很多地方都在争具体位置,咱没法表态,我只要一表态,就会有人骂我,因为大家都说杏花村是他们家门口那杏花村。我们家门口原来还有一杏花树呢,我就欠叫杏花村了。

为什么要叫杏花村呢?因为这里有商业利益,现在的人可以借助古代千年以来留下的品牌效应,今天谁是正宗的杏花村,谁酿的酒就卖得好。这首诗是谁的?是大诗人杜牧的。唐朝的诗人,有大李杜和小李杜之说,大李杜不用说了——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们都是晚唐时期的人。

杜牧最有名的诗是什么呢?你问谁谁都告诉你是《清明》,可恰恰这里有一段公案。有学者研究,说这首诗根本不是杜牧写的!有什么证据呢,《全唐诗·杜牧卷》一共有八卷,八卷里根本就没提这首诗。杜牧去世后,他外甥又编了《樊川文集》,杜牧也叫杜樊川。北宋人又编了樊川的外集和樊川的别集。这三个专门收录杜牧诗的巨著都没有收录《清明》这首诗,所以说确实可疑。

那么《清明》这首诗什么时候才在文献中出现呢?在南宋末期,距离杜牧去世已经有三百多年了。为什么这首很清新的诗要安在杜牧身上呢?因为杜牧的诗通俗。我们随便说几句,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通俗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通俗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意停车坐爱,跟车震没关系,千万不要以为是“车震”。那么杜牧这样通俗的诗,跟“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的感觉是非常接近的。

另外,杜牧有“七绝之王”的称谓,清明是一首七绝,这首诗安在杜牧身上,太合适了。杜牧七绝诗写了很多,我能背的有那么几首。比如“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杜牧非常有名的一首诗,今天形容女孩的豆蔻年华,就来自这首诗。

为什么说“豆蔻梢头二月初”呢?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农历的二月在江南,在扬州已经春暖花开了,豆蔻花刚开的时候粉嫩粉嫩的,小女孩跟这个很像。“十三馀”什么意思?是指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古人对女人的感受,越早感受越好。过去说的少女都是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都快谢了。说到今天,六十多岁还敢扮少女呢!想想都可怕。今天甭管自己多大岁数,都敢扮少女,过去的那个少女,是连身体都没有长全,今天这少女多大了都觉得自个儿是少女。

当年杜牧在扬州没少待,关于扬州的诗也写了很多。唐代扬州是商业重镇,凡是跟商业相关的地方,一定就特别热闹,各种娱乐场所非常多。作为诗人,就喜欢在这些地方多走走多看看,多体会这种经验,要不然写不出好诗来。杜牧在那里认识了各种女孩,这诗写得很有意思,他说“娉娉袅袅十三馀”,就是我当时印象中是“豆蔻梢头二月初”,说这女孩嫩得不得了,等我再翻过头找的时候,“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就是一个这种场所。当时帘子都是向上卷的,今天的帘子都是横着拽的。往上卷的感觉,是先看下半身,后看上半身,感受是不一样的,今天很少有这种往上卷的感觉了。

我不知道谁家窗帘还是往上卷的,上卷也是由里头看外头,不是从外头看里头。所以女孩站在里头的时候,人从外头看往上卷的时候,这个感觉特别好。但是每次看到最后这一眼的时候,都跟我想象或记忆中的女孩完全不一样。

杜牧这首诗,也算是流传一千多年的名诗了。

再看刚才说的著名的《清明》这首诗,这是不是杜牧的?以我的判断,这首诗不是杜牧的原创,是后人一个无名氏写的好诗,因为没名,没名这社会就没人认,只好安上一大名,就让它流传下来了。如果没有杜牧这个名字镶在上头,估计也不可能流传到今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