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3)

关于蒋介石与发妻毛福梅1910年以后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唐思竹撰写的文章(载《参考消息》1992年2月22日)作过一些说明:“蒋介石在14岁那年(1901年)由母亲王采玉做主,表伯陈春泉做媒,与大他五岁的毛福梅成婚。结婚时毛不识字,蒋请同学(宁波箭金公学)的妹妹教她识字;蒋转学到奉化龙津学堂后,毛亦进了作新女校。但因班上同学平均年龄为13岁,而她已20多岁,自觉年龄太大,颇难为情,读了几个月即休学回家,请人教尺牍,学写家信。蒋自日本归来后,与毛的感情逐渐淡化、恶化。蒋在1921年4月3日的日记上居然写道:‘……决计离婚,以蠲痛苦。’并把毛逐回了娘家。幸好王太夫人疼媳妇,把她接回丰镐房。蒋母此举却引起儿子的极度不快……”

蒋介石和发妻毛福梅之间1921年仳离之前的感情生活,蒋经国作为当时的知情者,记忆深刻,特别是蒋介石痛打毛福梅,一怒之下把其从楼梯上踹下的情景,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蒋经国在苏联期间,曾在亲笔写的一封公开信中披露他亲历的往事。这就是1935年1月,正在苏联求学的蒋经国发表在《 真理报 》上的那一篇轰动世界的文稿,题为《 给母亲的一封信 》。这是蒋经国在苏联加入共产党后,初次利用苏联媒体,公开写给母亲毛福梅的家信,当然,这封信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为蒋经国那时生活在共产党领导的异国。西伯利亚严寒的冬天,让这个年少时就只身来到异国的蒋介石长子,过早体会到他和父亲蒋介石与生俱来的尴尬关系。蒋经国同情自结婚以来就没有幸福过的母亲,他的这封家书虽是受苏联共产党人的影响写成的,但正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蒋经国在致母亲毛福梅的家信中,许多细节只有蒋经国一人知道。因此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因此可以断定,如果蒋经国当时不从心里痛恨父亲蒋介石,这信中的许多话恐怕是不会诉诸笔端的。比如,蒋经国的公开信中有这样的内容:“亲爱的母亲,您把我送到莫斯科已经十年了,我们分离的时候,您说出了您的愿望,您希望我幸福、富有,今天我已经达成了。但是我达成的方式跟您当时的想象并不相同,您的儿子已经成了真正富有的人,但这富有既不是田产,也不是银行的钞票,而是人类实际生活的知识和解放被迫压、被剥削的人们的舒适安乐。……”

蒋经国在信里谈得最多的就是他生身父亲蒋介石,从信中的语句,可以看出他对蒋介石发自内心的仇恨和愤懑。蒋经国这样写道:“他(指蒋经国本人——引者注)也许永远不会再落入父亲——那个笨蛋的手中,去做一个可怜胆小的孩子。……听许多人说,蒋介石在宣传孔子的孝悌和礼义廉耻的学说,这是多么迷惑人的惯用手段,以此欺骗愚弄人民的意识。母亲,您还记得吧,是谁殴打您,抓住您的头发,将您从二楼拖到楼下?那不是他——蒋介石吗?是谁打我的祖母?那不是他——蒋介石吗?这就是他对母亲和妻子的孝悌和礼义。”蒋经国在苏联时期,由于受共产党的教育,已从心里对记忆中的父亲产生了疏远,甚至滋生了仇恨。蒋经国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年幼时亲眼见到的蒋介石对他母亲毛福梅如何恶言相向,如何大打出手。比如说蒋介石揪住毛福梅头发从楼上拖到楼下毒打的场面,相信是蒋经国亲眼所见。如果他不愿意,即便有苏联共产党的劝导或施压,相信他也绝不会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因此,蒋经国在苏联发表的家书, 绝大部分涉及毛福梅的情节都是真实可信的。

请看蒋经国是怎么样指责其父蒋介石的,他写道:“这是嘴说‘礼义廉耻’的他自己的真面目。我写到这几行文字时,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胸中燃起对仇敌的愤怒和痛恨,恨不得将这样的仇敌马上驱逐。”我们有理由相信,蒋经国正因为在苏联思念受苦受难、不断遭受毒打的毛福梅,才对父亲写下这些无情的话语痛加鞭挞。而远在苏联的蒋经国当时尚不清楚,幼时的他敬爱的母亲毛福梅,在长期遭受蒋介石的冷遇后,这时早已与蒋分道扬镳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