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外星人》(1982年)(4)

尽管如此,由于自己父母离异,斯皮尔伯格也承认“我的很多影片都在重拾美国家庭梦。你知道,我现在的家庭已经圆了我的梦。我尽了很大努力去建立一个像原子核一样密不可分的家庭,但我付出的代价是我明白来自父母分居和离异的家庭是什么滋味”。

这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当然,我承认他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心满意足—这是他经常有意无意提到的事情(他依然会在早上开车送孩子去上学,并且常常一有机会就尽早下班去陪伴他们)。但是我认为,艾略特作为离异家庭孩子的境况偶尔仍会在斯皮尔伯格心头挥之不去。事实上,我认为艾略特身上有斯皮尔伯格的影子—一个孩子努力渡过难关,克服父母离异留下的缺憾,最终从另一头走了出来,基本上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对于艾略特来说,这段历程要感谢这个可以被称为“天意”的古怪至极、聪慧至极的小伙伴,他的出现绝非天意,却仿佛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当孩子们一路飙车把E.T.送往救他的飞船时,他们撞到了其他几个不明情况、大惊小怪的自行车骑行者。艾略特解释道:“他是外星人,我们要带他去他的飞船。”有个人半信半疑地问道:“他难道不能被光束送上去吗?”对此艾略特不耐烦地回答:“这就是现实,格雷格。”而它对于一两个小时的魔幻时光来说,也的确是现实。

“我的工作,”斯皮尔伯格说道,“就是拉近观众和影片体验之间的审美距离,所以他们可以忘我地沉浸其中,直到两小时后走出影院在阳光打在脸上时才被唤醒。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而他们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不会去想今晚要做些什么、看完电影之后要把孩子放到哪里,那么我就成功了。我们所有人(导演)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能否很好地把观众套进我们讲述的故事所营造的体验里。他们会为此感谢我们,而不是说‘唉!我宁愿没有经历这种体验’。”

我猜一定也有人对《E.T.外星人》无动于衷。没有一部电影会差到完全没有影迷追捧,也没有一部电影会好到没有任何的质疑者。但是就这部影片而言,我不是很想认识后者。

《E.T.外星人》大获成功并赢得一致的好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那一年并未荣获奥斯卡的重要奖项。大奖都被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的《甘地》拿走了—这是一部严肃认真、死气沉沉(现在几乎没法看)的史诗影片。

“《E.T.外星人》对我来说是一次了不起的经历,因为拍完它以后我想当爸爸了。当时我还不是一位父亲,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成了三个孩子,特别是德鲁·巴里摩尔的父亲,所以那部电影可以说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

“对我来说,《E.T.外星人》既是我童年的典型故事,又是我童年的尾声。而且它的成功给了我勇气,让我开始处理更加成人化的题材。可以说《E.T.外星人》给了我一张让我再也不怕失败的通行证。”

-上一页上图:最后的告别。艾略特拒绝了E.T.邀请他一起出发的好意。

-上一页下图:《E.T.外星人》那一年并未赢得奥斯卡奖项,所以这个小家伙无法沐浴荣光,只能在浴缸里洗个泡泡浴。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