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原本清纯无瑕的尤二姐处于这样的险恶的人际关系之中,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环境也包括人们所处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它们也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他以贾母的追求快乐享受为例:
贾家数代的政治资本和丰厚的经济基础都为贾母追求快乐创造了有利条件,她只要利用一下这些条件就行了。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亭台楼阁,山溪美景,这一切都是贾母追求快乐的物质基础。如果没了这些,她老人家的快乐也就没有根基了。我们可以发散一下思维,如果把这位老太太放在破瓦寒窑,求一饱而不可得,寒风吹着满身破絮,又不时有虱蚤来叮上一口:处在如此这般的环境,心中恐怕只有速死之意,还何来追求快乐之心呢!
环境不仅决定人物的思想情感,作者还告诉我们,环境还决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特点,如刘姥姥的生活环境是农村大地:
刘姥姥出身农村,一生下来就与泥土相亲,自然她胸中就涵有一种雄浑朴野之气,所以她胸怀广阔,能够像大地那样包容一切;她生在乡野,长在乡野,从小就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所以她的处世哲学便能够顺应自然之理,积极而又灵活;她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饱尝了苦难的人生况味,所以她坚忍而又顽强。她大概是生在幽燕之地,那里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她受到了一些濡染,所以身上便有一股侠义之风。
从环境入手,宋歌为我们阐释了《红楼梦》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第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红楼梦》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主要人物都是典型化了的形象,是那一时代某一类型人物的典型,《楼外说梦》中的黛玉、宝钗等十个人物是如此,《楼外寻梦》中鸳鸯、平儿等九个人物也是如此,所以作者在解读人物形象的同时,总是要告诉读者它的典型意义,如王夫人的形象:
……曹雪芹虽然只写了一个王夫人,实则是概括了一个社会典型。他们盘踞要津,高高在上,由于亲小人而远君子,两耳失聪,双目不明,所以尽做些颠颠倒倒的事情。他们不知悔过,因而一错再错。王夫人就是这一“千古庸流”形象的浓缩,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当然,典型化不等于同一化,概括性不等于概念化,每个典型都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曹雪芹就是这样做的,而宋歌的任务,犹如导演说戏,解说每个演员独特的性格特点,只不过导演是向着演员,而宋歌是向着观众。他是怎样引导读者认识典型形象的独特性呢?
一是比较异同。他将《红楼梦》人物按其共同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再探求他们的相异之处:
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小说中,有多组人物都是在对比的描写中展现了他们性格的异同,这就使人物的形象更丰富、更鲜明。比如贾宝玉之于甄宝玉,林黛玉之于晴雯,薛宝钗之于袭人,在他们的性格对比中,既有同中之异,也有异中之同,在作者的笔下各显风采、各具形态,形象鲜活、呼之欲出。
他还具体地为读者比较了贾母与刘姥姥、尤二姐与尤三姐……形象的异同。有时他还将多个相类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如鸳鸯、晴雯、袭人,她们相同处都是供人支使的女奴,但是在个人心态方面,却是各异:
鸳鸯是个识时务的姑娘,她清楚地知道,与其抱恨终生,莫如随遇而安,所以她在贾母身边,开始了尽职尽责的服务工作。她不像袭人,欣赏奴才的生活,安于奴才的生活,并且时时觊觎宝玉姨娘的位置,所以心中总是躁动不安的;她不像晴雯,像烈火借着风势那般燃烧,要扫荡世间的一切不平,然后自己也被烧成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