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打破了“资源诅咒”吗?(1)

从1970年代开始的第三波民主化席卷了亚洲、中东欧、拉丁美洲、非洲,只有阿拉伯世界(包括中东与北非)一直是个特例。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仍是如此,在整个区域中几乎没有民主国家,突尼斯、也门、摩洛哥、黎巴嫩、科威特虽然有举行选举,但几乎都是强人执政,并且仍然限制反对力量,因此至多只是学者所说的“竞争性威权政体”(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在2010年底的文章指出,在阿拉伯联盟的二十二个国家中,只有三个比较接近像样的民主体制,但都有不少缺陷: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著名的学术刊物《民主期刊》(Journal of Democracy)在2010年1月还有一篇专文《为何没有阿拉伯国家民主?》。但没想到,就在那篇文章出版后开始了“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的独裁强人纷纷垮台,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出现不同的骚动与震荡。

到底阿拉伯世界有何特殊性使得他们能够维持稳定的威权体制,而这场从春天到秋天的革命又如何挑战了我们对于民主与民主化的认识?

既有的理论认为,阿拉伯威权体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阿拉伯独特的文化与宗教。因为这些国家最大的共通性是大部分都讲阿拉伯语,且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除了黎巴嫩有近一半天主教人口);问题是,不少也以伊斯兰教人口为多数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土耳其、塞内加尔等国家,都颇为民主。所以伊斯兰教当然不必然和民主矛盾。且以民众态度来说,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如约旦、科威特、摩洛哥、巴勒斯坦,超过八成民众都支持“即使民主有问题,但还是最好的政府制度”。

另一个常被提起的原因是,它们大多是具有强大石油资源的国家,因此被称为地租型国家(Rentier State)。石油给国家的收入,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官僚权力以及相对于社会的自主性,并且由于统治者较没有向民众征税的需要,所以也较无诱因去争取民众认可的正当性、给予民众政治参与的机会,国家也更可以提供给民众各种补贴与福利。另一方面,丰富的财政资源也使统治者更能够收买和打压反对力量,建立庞大的安全部门和一套腐败的侍从主义分配体系。这种石油国家容易导致政治威权与腐败的现象,被称为石油诅咒(Oil Curse)或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埃及、约旦、摩洛哥等国家虽然没有石油,但是有巨额的外来金援,效果宛如石油之于政府。

地缘政治也是重要因素,既有美国为了获取石油稳定进口而支持这些独裁者,还有阿拉伯独裁者用与以色列的矛盾作为借口而强化对内的政治控制。

一般比较被认可的是石油诅咒与地租国家理论。但阿拉伯之春打破了这个诅咒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