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月令
蔡邕评传
高长山
2 4 蔡邕评传 解汉晋之际学术思潮及学术风气的变化。 第一节 “ 月令"发展源流 “月令”发展源流中的“月令 "一词,先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它 是指上古及秦汉间由国家颁布的关于按照一年十二个月时令进行祭 祀、农事以及行政的指导性纲领。它按照春、夏、秋、冬四时的顺序,将 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气候、天文和主宰神做了系统的讲解。天子 要根据四时节令发布号令,带领民众进行祭祀、农耕,并以此决断各项 事务。解经者认为,如果政令不符合当下的时节,那么上天就会降下 灾祸,所以叫“月令”。蔡邕在解释《月令》的篇名时说“:因天时,制人 事,天子发号施令,祀神授职,每月异礼,故谓之《月令》。"《汉书·高 帝纪》及《成帝纪》颜师古注引李奇说“:时政,月令也。”《后汉书·光 武帝纪》李贤注“:时令谓月令也。”可见“,月令"是古代遵循时令、物 候而施政的专门术语。《月令》的来源古代学者多以为取 自《 吕氏春 秋》之《十二纪》。郑玄《礼记目录》上说“:《月令》本《吕氏春秋·十 二纪》之首章也。”陆德明《释文》上也说“:此是《吕氏春秋·十二纪》 之首,后人删合为此记。”《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为秦国丞相时组织其 门客所编写,按着上述说法《,月令》就应当是战国末期作品。 依据历史文献作进一步的考察,从夏、周时代开始“,月令”就有了 文字性的记载。秦汉以来的“月令",多尊崇周代的月令,并且也根据 实际情况丰富了月令的内容。在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月令一直 在指导着君主实施各项政策。月令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它在我国古代 决定农事活动时,起到了非常独特而又实用的作用。 同时“,月令"一词还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是指专门记载“月 令"内容的书籍《月令》。《逸周书》里就有《月令》篇名的内容。宋代 的《崇文总目》著录了《周书·月令》,是《逸周书·月令》的单行本,已 散佚。小戴《礼记》里的《月令》篇也是以“月令”直接命名的。东汉的 崔窘著有《四民月令》,明代的戴羲著有《养余月令》。从以上文献可 以看出“,月令"已超出了天文历法的范畴,尤其对它的解读,已经成为 一个在封建社会一直延续的思想体系;同时它作为记录月令思想的书 籍名称也一直在沿用。 从“月令”的功能来看,它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时间,并逐步完第二章 对“礼"学的传承与解读新变 25 善。最早的关于“月令”时政的专篇有大戴《礼记·夏小正》《、管子· 四时》《、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首篇《、淮南子·时则训》、小戴《礼 记·月令》等。 《史记·夏本纪》记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竹书 纪年》里有“夏后氏帝禹元年正月朔,颁《小正》。"《礼记·礼运》篇里 记载“:孔子日:‘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 郑玄做注时认为,这里的“夏时"即是《夏小正》。傅菘卿在《夏小正戴 氏传》中解读《夏小正》的时候也认为《夏小正》“盖夏之《月令》"。 《夏小正》全文仅四百多字,共记载天象、气候、农事、政令等一百 多项。由于其产生于夏代,所以有学者认为“《逸周书·周月》、《礼 记·月令》《、管子·立政篇》《、吕览·十二纪》首等文献,则是由《夏 小正》演变而来的。"①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篇是经过春秋战国 时代修订的,所以篇章里记载的物候等也带有夏以后时令的特点。 《夏小正》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农业、畜牧业、祭祀、政务等的活动需要制 定的。其中农业生产主要以桑为主:正月开始耕作,先为公家耕作,然 后是自己家的农事劳作;二月开始种黍;三月养蚕;五月雌雄家畜分开 放牧;八月收获;九月种麦;畜牧业则安排在农闲的十二月。祭祀则以 祈求丰收为主。由于书籍散佚程度较高,所以按时令颁布政令的内容 流传下来的很少 n 《管子》一书的大部分篇章形成于战国后期。《管子·四时》篇里 有“:惟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可见《,管子·四时》论 述的也是月令的思想。它的成书比《夏小正》要晚,所以在记录“月 令”上也有了新的特点。 《管子》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学说来配合月令的体系,认为阴阳 ①韩高年《:上古授时仪式与仪式韵文——论<夏小正>的性质、时代及演变》《,文 献季刊》,2004 年第4 期。2 6 蔡邕评传 是“天地之大理"①,书中强调五行与五方、四时相配,同时天地万物可 以根据五行的属性分为五类,这五类与五行、五方、四时是相配的。在 记录物候上《,管子》认为: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 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② 这就是把春、夏、秋、冬四季按“气"分类来解释。并且物候的变化是与 五行相关的。《四时》篇里有“:东方日星,其时日春,其气日风,风生 木与骨……柔风甘雨乃至……百虫乃蕃。"“南方日日,其时日夏,其气 日阳,阳生火与气……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西方日 辰,其时日秋,其气日阴,阴生金与甲……赏彼群干,聚彼群材,百物乃 收。"“北方 日月,其时日冬,其气 日寒,寒生水与血。……大寒乃 至……五谷乃熟。"四时与五行相配,不同季节相应的物候也有不同变 化。春季春风和春雨让动物生机勃勃;夏季天气热,雨量大,五谷果树 茂盛;秋季农作物开始成熟,可以伐木聚材;冬天天气寒冷,五谷已经 完全成熟。五行和物候是相互印证的。此外《,管子》还特别重视农事 农时。它认为合适的农时对农事是促进的,只有农时和农事相配合才 会有丰收。例如“地之生财有时。"“、不务天时则财"“、不失其时然后 富"……配合物候和农时,政令的颁布就是理所当然的《:四时》篇里 记载的春三月以甲乙之日要颁发五政“:一政日:论幼孤,舍有罪。二 政日:赋爵列,授禄位。三政日:冻解修沟读,复亡人。四政日:端险 阻,修封疆,正阡陌。五政日:无杀麂夭,毋蹇华绝芋。” “以《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时则》为代表 的月令书是在总结中华民族数百千年积累的天文历法知识、农业生产 常识以及行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与阴阳五行理论相配伍而成。”③然 则这三篇记载的关于“月令"的内容与上面两篇又有不同:它们三者之 ①②诸子集成(五),中华书局,1957 年版,第238、324 页。 ③杨振红《:月令与秦汉政治再讨论——兼论月令源流》《,历史研究}2004 年第 3 期。第二章 对“礼"学的传承与解读新变 27 间存在着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从内容上看《,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首 篇与小戴《礼记·月令》只有少许文字上的不同,两者几乎是一样的; 《淮南子·时则训》则像是《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首篇的概括本。 “只是孟夏月少了‘无大田猎’之禁,季夏月少了‘乃命虞人人山行木’ 句。”《淮南子》是汉初的刘安及其门人所作,所以成书的年代是确定 的。《吕氏春秋》是秦代没有统一之前吕不韦及其门人所作,成书年代 也可以考证。但是《礼记·月令》到底是什么时候写成的、它与《吕 览》的承接关系等问题一直都是古今学者考察的重点。孔颖达《礼记 正义》认为“:按,郑 目录云:名日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之所行也。 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 名日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孔颖达还根据郑 玄的“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找到了具体的四条证据来支持郑玄《吕 览》先于《礼记·月令》的观点。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此是《吕氏 春秋·十二纪》之首,后人删合为纪。"清代经学大家皮锡瑞撰写《经 学通论》认为“:《正义》云贾逵、马融之徒皆云《月令》周公所作,故王 肃用焉。《后汉书·鲁恭传》恭议日《:月令》周世所作而据为夏之时 也。蔡邕《明堂月令论》日“:《周书》七十一篇《月令》第五十三。秦相 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日《时 则》。故偏见之徒或云秦相吕不韦作,或云淮南,皆非也。”唐《大衍历 议》云“:七十二候,原于《周公时则》《,月令》虽颇有增益,然先后之次 则同。僧一行亲见《周书·月令》有七十二候,则与《礼记·月令》无 异益信矣,蔡邕之言不妄也。郑君以为礼家抄合,殆失之。……”可 见,皮锡瑞的观点和王肃、蔡邕等是一致的,都认为《礼记·月令》先于 《吕览》完成。关于《淮南子》,皮锡瑞认为“:《淮南·时则》依汉制改 而礼家从之”。所以可以说《淮南子·时则》有调和秦至汉初月令的 倾 向 n 四 《礼记·月令》(以下简称《月令》)的内容较比《夏小正》系统完整 得多。《月令》更注重“令",书中有非常具体的制历制度和原则性规 定。每一个月的内容都是从天象、气候、物候、祭祀、农事、王事等几方 面来撰写的,十分规整。 第一《,月令》对天象的观察非常系统,不仅有星象的记录,还有对2 8 蔡邕评传 太阳位置的记载,以仲春为例“: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其日甲乙,其帝大嗥……。”根据天象《,月令》给春、夏、秋、冬四季确 定了节气,如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长至(夏至);立秋,白露降 (白露);日夜分(秋分);霜始降(霜降);立冬,日短至(冬至)。等等。 第二,按照各个月物候的不同《,月令》安排的不同的农事活动。 农事上仍然以桑为主,但是国家对农事的管理大大增强了,许多农事 劳作都是国家强制执行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到了按照自然规律来调 节生产。天子和农事结合的内容是《月令》比《夏小正》完整的部分。 每个季节,天子会亲躬示范劳作,以祈求丰收。例如孟春时候“乃择元 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 耕帝藉。"除了养桑生产以外《,月令》还特别注重畜牧业、渔业的发 展。仲夏时候就需要“游牝别群"。 第三,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为一体的王事活动。《月 令》里规定的王事政令都以时令为基础的。太史令观测天象,掌握天 象的运行法则,指定历法标准,告知天子何时进行相关的王事活动。 例如孟秋时候“,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 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 根据天象物候,天子还要祭祀上天,不同的时节,祭祀也是不同。祭祀 和历法集合起来,按时迎接春夏秋冬,以祈祷风调雨顺。此外,王事政 令里还强制规定不许在春天砍伐森林、猎捕幼畜、一切以农事为主,不 得在农忙时兴兵役。等等。 第四,强调《月令》的不可更改性。《月令》要求人们按时节行令, 按气象自然从事生产,否则就不会受到上天的保佑,以致遭受灾祸。 所以每一个月的时令最后都会写道违反时令将会遭到的苦难。仲秋 时候,如果不行仲秋月令,则是“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 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後生。行冬令,则风 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 值得注意的是,《月令》里天象和五行是统一的。五方、五音、五 色、五味等都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礼记·月令》因其完整、规范的 时政记录符合历代帝王君主的统治而被广泛采用。在汉代以经学为 主的文化氛围里《,礼记·月令》也是众多治经者的研究重点。对《礼 记·月令》,蔡邕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