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欺诈难道也归发改委管?

前段时间电商界最大的新闻大概就是京东商城的刘强东与苏宁电器的张近东他们掀起的价格战了。当时看着还挺兴奋的,按照这两位的说法,大概是家电都可以不要钱地白拿回家。兴奋之余觉得这事儿不对,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干,商家让利销售绝对是可能的,但要说“三年没有毛利”这种事,哪怕是靠着资本在背后支撑,也是完全做不到的。电商烧钱也不是这个烧法嘛。

果不其然,等到价格战一开始,很多人就高呼上当。其实这应该是早就预见到的,先调高价格然后再降价、有货的也说没货、对战的几方产品重合度比较低而无法同产品比价等手段纷纷出炉,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对等。从结果上看,价格战的几方基本上不算打仗,所有公开的狂言都像是在相互调情。

调情算是私事,公开的调情可能会招来警察。这次他们的调情算是把最大的警察给惊动了:发改委价监局近期已对电商“价格战”展开调查,发改委认为,价格战过程中,部分电商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发改委称将惩处相关行为,但目前还未有具体结论及罚款数额。

这事儿蹊跷的地方在于,几家电商的大乱斗与发改委有啥关系?按照一般的思路,应该归工商总局或者商务部管才是。发改委这些年是国家大政所出的地方,油价还可以说是事关全局的大事,由发改委进行协调勉强说得过去,这些大小家电大概与国计民生没什么性命攸关的联系,出动发改委这样的大杀器,让人颇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实际上这些年当中,发改委以及各地的发改局越来越像是一个纯经济管理的部门,这倒也是建立发改委的初衷。按照网上的介绍来说,它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在自己的网站上也有类似介绍,其15条职责当中,基本都是与宏观经济有关,管理的具体部门也是国家粮食局与国家能源局。

即使我们不谈经济改革、发展与社会改革之间的联系,我们也会发现发改委目前的管理似乎是越来越细,以至于到了电商价格战都要出面的程度。市场秩序的稳定,看来是要从基本层面抓起了。

但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教育,很多人都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即政府对于商业经济不要插手过多,凡是不容民营经济平等进入竞争的行业,哪怕是其中有着巨无霸一样的国企,这个领域也是最为国人所诟病的。而只要是自由竞争的行业,大约总是差不到哪里去,哪怕是电商的公然调情。当然,食品安全领域可能除外。

国家有个宏观的调控部门至少在现阶段是没有错处的,但这个机构所担负的责任与需要的眼光,真是不宜如此精细地调控。一旦走入如此精细的领域,就只能证明一件事:对于任何经济或者价格方面的动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都具备了极高的警惕性。而这种警惕性的由来,必然是整体经济与社会环境承受力的弹性不足,以至于这样一个完全能够交给相关职能部门的事儿,都会触动到如此高的层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