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滋味》 有书如歌(3)

作者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走过不少地方,经历过不少事情,看过不少石头,家里也搜集了不少美丽的或者奇怪的矿石,但是,没有一颗可以替代、可以让我忘记我五岁时丢失的那一颗。作者说:想一想,当年的我若是能在那个傍晚找回那颗石头,在小小的五岁孩童的手中又能保留多久呢?……可是,就因为那天的我始终没能把它找回来,它因此反而始终不会消失,始终停留在我的心里,变成了我心中最深处的一种模糊的憾恨,而它的形象也因为这一种憾恨的衬托而变得清晰与美丽了。失去了一块普通的漂亮的石头,却“得到”一颗珍贵的“宝石”,失比得更为有福。基于这种领悟,作者进而“以不同的角度”谈到离别。她反复地沉吟:真有离别吗?在她看来,没有。因为:如果在离别之后,一切的记忆反而更形清晰,所有相聚时被忽略了的细节也都一一想起,并且在心里反复地温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回溯时都有了一层更深的含意,每一段景物的变化在回首之时也都有了一层更温柔的光泽,那么,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她反复地申说,反复地问: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既然连“失去”都可以是人生的一种福利,“得到”更是甜美得沁人心脾了。作为诗人和画家的席慕容绝未讳言她怎样享受她的生活,对于鸟声:“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对于晒衣房里挂在竹竿上的衣服:“孩子们现在这样幼小,这样可爱,这样单纯地依赖着我们,竹竿上晒着的他们的小衣服,和父母的衣服挂在一起,好像衣服也有一种特殊的语言。”买菜的日子:“寻常的市井人生,寻常的熙熙攘攘,手上拿着一斤半斤的青菜,在木瓜、西瓜和荔枝之间挑挑拣拣,享受着一个寻常妇人所能得到的种种快乐。”她,在鸟声中醒来,在花香中、在“何必在意那余年还有几许”的歌声中沉沉睡去。她曾经独自骑着车在迂回的山路上追逐月亮,曾经在暮色里抱着一束百合,无端泪落如雨……

她写得那样迷人,你不能不说,那样活是她的权利。

她写得那样有说服力,你不能不想,如果不能那样活着,也未必有理直气壮的光彩。

……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