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干:从笔杆子到枪杆子的功名路(2)

吴佩孚九死一生的人生阅历,让他敢闯敢干。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吴佩孚与死神都擦肩而过了,还怕什么。到1924年,吴佩孚作为中国的一代枭雄,其势力范围之广,是其他军阀都难以比肩的。吴佩孚的势力处于巅峰时,北从山海关,南至上海,全由当年这个小秀才掌控。如果没有惊人的军事才能,吴佩孚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人生高度的。吴佩孚在中秀才之前,迫于生计做过水师营学兵,当时的他就有了军旅生活的实践,而且对古代兵书和军事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看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同时迷上了《三国演义》和《精忠说岳传》。胡适曾在日记里这样记载:“吴佩孚用兵确有天才,全是从《三国志》《列国志》《说岳》《水浒》等书得来,但变化应用全是他的天才。”

吴佩孚研习中国古代兵法,结合近代战争的实际特点,在数次重大战役中运用的战略战术,体现了一个近代军事家的智慧。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主要采用地雷来消灭敌人:他用树枝装扮成士兵,燃放鞭炮,诱使奉军放枪炮,消耗其弹药;以少数兵力分散引诱敌人,待奉军中计前进,就会误踩地雷而被炸死。吴佩孚在战术上善于先用弱兵,后用强兵,这一战术在大会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直皖战争中,吴佩孚采用“掏心战术”,亲率士兵为主攻,直杀皖军大本营,并令军队分东、西两路配合主攻包抄。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战术,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各个击破,可是吴佩孚往往出敌不意,大获全胜。据当时的目击者说,吴佩孚用兵:诚有天才,临阵如无事,兼旬不暇而不疲,精力胆量,实少其比。吴佩孚派兵打仗,还非常注重舆论战,从精神上瓦解敌人。如直皖战争之前,他接连发出指责皖系之通电、檄文,列举段祺瑞、徐树铮罪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采用了类似手法,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另外,吴佩孚治军也很有一套。在他看来,得一良将,等于得无数精兵。吴佩孚选将标准严苛,他认为,凡为将之道,冬不披裘,夏不衣葛,暑不挥扇,寒不围炉,必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方足以得士心。他不允许部将敛财私蓄,要求将领有钱就必须用在养兵练兵之上。因此,吴佩孚有倡廉的美名。吴佩孚要求手下的将领爱兵,注重官兵之间的感情交流,要求将领与士兵要“一力一心,生死相依”;在战斗中,将领要一马当先,冲杀在前。吴佩孚本人就是如此,他曾说,在战场上就是碰到拿破仑,他也不会害怕,以此来鼓舞士气。吴佩孚为了驾驭部将,把将才分为“天将”“地将”“神将”“威将”“猛将”“勇将”“儒将”“大将”八种,每一种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此来激励将领进取向上。吴佩孚用兵极注重部队的整体素质,他认为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一支精锐的部队,除了训练有素以外,还必须纪律严明。他还认为兵不可富,因为富则思家;兵亦不可穷,穷则生怨;兵不可闲,闲则生惰心;兵不可浪,浪则放心生。所以,训练部队要“教法善,操法勤,立法严,立赏宽,令出肃,成功巧,法之明”。他要求士兵实行“六戒”,即戒酒、戒色、戒财、戒气、戒烟、戒赌。在纪律方面,吴佩孚本人就是一个严肃的纪律执行者。在军事教育上,他要求自己的部队“既是民国人,即当立志恢复民国之真正共和,要想恢复民国共和,须先恢复中国一贯相传之忠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