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姬昌和《周易》

赞颂完季历和太任,接下来就要着重赞美周文王了。所以《大明》接下来的三段,就从各个方面赞美文王的德行。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在中国,周文王姬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孔子开始,就不断美化周文王,说他多么多么仁爱,多么多么贤明。经过历朝历代的称颂,周文王早就是圣王明君的典范了。

不但如此,周文王还和中国一本神秘而古老的书——《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易》呢,在中国差不多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赞美、人人都敬畏、人人都好奇,但是几乎人人都没认真看过的一本书。在中国人的眼里,《周易》就是天书,代表着传统文化中最高深的智慧和最神秘的学问。

显然,《周易》也是被误读最为严重的一本书。

和《周易》密切相关的,有一组神秘的符号,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卦。

相传,八卦是伏羲氏创造的。伏羲用最简单的两种线“”(阳爻)、“”(阴爻)进行组合,得出八个基本符号,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最基本的自然物体。

但是八卦不仅仅代表这八种自然物体,它们还可以被引申比附,成为可以代表万事万物的一组符号。因此,八卦就被赋予无限的含义,成为古人智慧的象征。

而周文王和八卦有什么关系呢?相传他被商纣囚禁在羑里城的时候,就把八卦两两组合成为六十四卦,并给每一卦起了名字,又写上卦辞,来解释每一卦的具体含义。

比如,把两个“乾”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新卦象“乾卦”(),代表大吉;一个“乾”和一个“坤”组合,就成了一个新卦象“否卦”(),代表蔽塞不通。诸如此类。

这就完成了《周易》一书的大致框架。

《周易》自古就被传得很邪乎:谁要是学会了《周易》,那么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间万事万物了然于胸,能知道福祸,能通晓过去和未来,简直就是神仙。尤其是在民间戏剧和小说里,大凡要描写一个人聪明绝顶智慧超群,多会说这个人精通《周易》。

而周文王就是这本“天书”——《周易》的作者,他能不厉害吗?

所以,在传统文化概念中,周文王是极其了不起的,他是“圣王+智慧”的符号。

当然,伏羲造八卦、周文王演八卦之说,这都是古人的附会之辞,早已被学者们证实。但是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愿意相信,确实就是伏羲造八卦、文王演《易》,并且乐此不疲地对他们顶礼膜拜。

总之,作为周朝的建立者之一,周文王姬昌的名气大得不得了。

按照《大明》的说法,季历和太任都是有德行的人,姬昌更是与众不同。

他行为谨慎恭敬,敬天畏命,仁爱宽厚,做事小心翼翼。等他主宰西岐之后,就积善修德,施行仁政,于是四方诸侯纷纷归附。

文王也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太姒,生下许多许多孩子。相传文王有一百个孩子,但这个估计也是传说。史书可考的,有二十几个之多。这些孩子一个个都牛得不得了,他们在后文中都会有介绍。

当然,《大明》也少不了赞美一下文王娶妻的隆重场面。

这些就是《大明》第三、四、五段的大致内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