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宋诗歌选本的形态与特征



一、南宋诗歌选本的形态与特征

张伯伟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一书中,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批评方法总结为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并将外在形式概括为六种,即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及评点,其中最具包容性的当属选本。选本从先秦萌芽,到六朝时获得大发展,出现了《文选》、《玉台新咏》等著名的选本;由于编选倾向的不同,这些选本具有文学批评的意义。到唐代出现了新的选本形式,即本朝人选本朝诗,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仍有十几种,基本见于《唐人选唐诗新编》

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一书,至于亡佚的亦不下数十种

参见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载《唐代文学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文学选本尤其是诗歌选本数量众多

参见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正文及附录《散佚宋人总集考》考述数十部南宋的诗歌选本。

,宋人不但热衷于编选唐诗选本,而且也乐于编纂本朝人的诗选,且比唐人选唐诗又有进一步发展。最早一部宋人选宋诗之作为曾慥所编的《皇宋百家诗选》,此书以人为纲,每位作者前都系以小传,介绍生平并品评诗歌,不但保存了北宋一代的文献,而且有一定的文学批评价值。现存的宋人选宋诗尚有佚名编《诗家鼎脔》,陈起编《圣宋高僧诗选》,刘瑄编《诗苑众芳》,孔汝霖编集、萧澥校正《中兴禅林风月集》,谢翱编《天地间集》等。我们可以看到,宋人选宋诗基本出现于晚宋,规模都不是很大,所选诗人并不都是著名诗人,注重入选诗人的广泛性,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及其诗作藉此得以保存和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宋时又出现了合选唐宋诗的诗歌选本。影响比较大的有旧题刘克庄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方回的《瀛奎律髓》,此外还有于济、蔡正孙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何新之的《诗林万选》及刘辰翁的《古今诗统》。这些唐宋诗合选的诗歌选本,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选诗都在千首以上。

在诗歌选本的编选形式上,南宋的诗歌选本也有一定的特色。

(一)以“分门纂类”来编纂诗选。宋代之前的一些诗文选本中,诗歌已有分类编纂的情况,如《文选》中,卷十九至卷三十为诗,从补亡、述德到杂诗、杂拟分为二十三类。最早分门纂类的诗选可能是《丽则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二十云:

《丽则集》五卷,右唐李氏撰,不著名。集《文选》以后至唐开元词人诗,凡三百二十首,分门编类。贞元中,郑馀庆为序。

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0页。按据《崇文总目》卷五、《宋史·艺文志》及《玉海》卷五十四,“李氏”为李吉甫。

此书已佚,其影响亦不得而知。大量出现分门纂类的诗歌选本是在晚宋时期,如旧题刘克庄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前集从时令门至昆虫门分为二十卷,后集从仕宦门至谢馈送门分为十卷;赵孟奎编的《分门纂类唐歌诗》一百卷,分天地山川、朝会宫阙、经史诗集、城郭园庐、仙释观寺、服食器用、兵师边塞、草木虫鱼八类(今存残本十一卷,其中天地山川类五卷,草木鱼虫类六卷);方回编的《瀛奎律髓》也分为登览类、朝省类、怀古类等四十九卷;于济、蔡正孙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全书分为三百四十馀格,其编者于济在序中就说:

暇日拈出绝句中字眼合格者,类聚而群分之。纲举目张,有条不紊。

见拙著《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卷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可见,“分门纂类”是宋人的著作风气。宋人所编的类书,如《全芳备祖》、《古今事文类聚》、《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都是分类而编的;宋代的诗话,如《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也是分类编排的;宋代的小说集,如委心子的《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也是分类编纂的。之所以出现这些分门纂类的选本,除了时代风气使然外,可能和宋人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有关,通过分门分类的方式有利于认识事物的各个层面;同时,分门分类编排也是为了适应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同层面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民众迅速接受知识。当然,以分门纂类的形式来编纂选本,也有一定弊端,汪应辰《题包孝肃公奏议》云:

包孝肃公奏议,分门编类,其事之首尾,时之先后,不可考也。

汪应辰《文定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8册,第681页。

也就是说,它不利于作品的编年。

(二)出现了一些介于诗话和诗选之间的选本,如蔡正孙的《诗林广记》及何汶的《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先载诗话,后附丽以诗;而《竹庄诗话》则是先载诗后附诗话。这种体例受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影响,虽然《渔隐丛话》以“话”为主,但在诗话中也引用了大量诗歌;而且《诗林广记》和《竹庄诗话》中很多内容明显来自《渔隐丛话》。这种形式的好处就是方便初学者学诗,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三)出现了一些诗选、诗格、诗话及评点合一的选本。这可以方回《瀛奎律髓》及于济、蔡正孙《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代表。方回《瀛奎律髓》序中就说:“所选者,诗格也;所注者,诗话也。”所选的诗在方回看来具有格法的示范意味,而他的评语有的就是一条诗话。同时他还对诗歌施以圈点,在评语中对诗歌进行评析。《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编唐宋一千多首绝句,全书分为三百四十馀格,每首诗都有蔡正孙的评释。其评释,短的仅有数字,颇似后来的眉批,大多注重艺术上的鉴赏;长则数十字,有时迳引宋代诗话以评之,有时蔡氏自己在注中或感慨,或议论,与诗话无异。这种形式的出现应是为了适应初学者学诗的需要,蔡正孙在《联珠诗格序》中引另一位编者于济的话说“此为童习者设也”,蔡正孙自己也说此书是“与鲤庭学诗者共之”。

(四)南宋还出现了分体的诗歌选本。有的专选律诗,如《瀛奎律髓》;有的专选绝句,如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选唐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附以六言绝句,又如孔汝霖编集、萧澥校正《中兴禅林风月集》三卷,前二卷选七言绝句,后一卷选五言绝句;有的专选七言绝句,如赵蕃、韩淲的《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于济、蔡正孙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有的专选律诗和绝句,如周弼的《唐三体诗》,专选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总体而言,南宋的诗选以近体诗为主,尤重绝句,刘克庄所选的四部宋诗选本:《本朝五七言绝句》、《中兴五七言绝句》、《本朝绝句续选》、《中兴绝句续选》,也皆是五六七言绝句。这一方面与绝句流动婉转、含蓄隽永的形式特点有关,旧题杨载的《诗法家数》中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

张健《元代诗法校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句绝而意不绝”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另一方面,绝句短小精约的形式,也便于初学者学习揣摩。

(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南宋出现了一些以某一类人为中心的选本,如诗僧的诗歌选本,现存的有陈起编的《圣宋高僧诗选》,孔汝霖编集、萧澥校正的《中兴禅林风月集》及李龏编的《唐僧弘秀集》。我们发现,这几部僧诗选本都由江湖诗派的诗人参与编选,陈起、萧澥、李龏都是江湖诗派的诗人。可能诗僧的身份更接近于这些沉沦在社会底层的江湖诗人,而且江湖诗派中也有不少诗僧。南宋时出现这么多部诗僧选本,可见诗僧群体已得到士人诗人群体一定的认同;并且其创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皆有拔山之力、搜海之功”

李龏《唐僧弘秀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6册,第862页。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另外,还有理学家的诗歌选本,著名的如金履祥所编《濂洛风雅》,收入宋代理学家自周敦颐以下四十八家诗,尽管不免“意境既庸,词句尤不讲究”

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4页。

之讥;但其中也有不少诗富有理趣,同时也体现了南宋诗歌选本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相比前代诗歌选本,南宋诗歌选本具有许多独特的形式与特征。我们应看到,南宋诗歌选本多样性的出现有一个重大的时代背景,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兴盛,各地诗社遍立,黄昇《诗人玉屑》序中说:“方今海内诗人林立,是书既行,皆得灵方。”

魏庆之编《诗人玉屑》卷首,王仲闻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从而导致更多的学诗需要,并要求文学向通俗化方面发展,很多南宋诗选就是为了学诗者初学而编。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指出:

到了南宋,出现了一个大众群体,他们希望从权威那里寻找创作指导和欣赏趣味。杭州的印刷业通过把诗话转变成诗学教育的方式,满足了城市小资产者参与精英文化的愿望。于是,出现了精心编撰的诗话选集(《诗人玉屑》),附有著名诗话的诗话选集(《诗林广记》和《竹庄诗话》)以及指导写作的选集(如《三体诗》和《瀛奎律髓》)。

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6页。

虽然“城市小资产者”云云的翻译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他指出这些诗学著作产生的内在要求是“诗学教育”,即当时诗社切磋诗艺以及童蒙习诗的需要。各种类型诗歌选本的出现,满足了当时人们学诗的需要,可以当作学习写诗的范本。

另外,南宋诗歌选本很多与福建有关,如旧题刘克庄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及于济、蔡正孙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这两部大型的唐宋诗合集,以及蔡正孙编纂的《诗林广记》、旧题陈应行的《吟窗杂录》都是由福建籍人士所编,这与福建地区的文化在南宋时期的大发展及南宋福建地区的刻书业发达

李更、陈新《〈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考述》就指出《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系福建书商托名刘克庄而成的,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关于福建地区的印刷业参见贾晋珠(Lucille Chia):《出版营利:11—17世纪福建建阳的出版商》(Printing for Profit: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Fujian[11th—17th Centuri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又参见张师伯伟《中国诗话的文化考察》三《诗话与刻书业》,载《中国诗学研究》,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304—309页。

有很大的关系。

二、南宋诗歌选本研究史述略及本书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外篇第一章《选本论》中,张伯伟先生系统研究了选本的形成、选本的发展及选本的影响三个专题,对选本批评发展史及选本批评的特点都做了精深的探讨,也论及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有代表意义的文学选本,如《文选》、唐人选唐诗及《瀛奎律髓》等,特别概括出选本的一个重要特征——“包容性”。

专论选本批评的则有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但此书在学风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其价值也大大打了折扣,参见龚毅贤《治学需要诚实的态度——试析〈中国选本批评〉中所存的问题》,载蒋寅先生、张伯伟先生编《中国诗学》第九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一书。其书第三章为《宋元的文学思潮与选本》,论及宋元时代一些著名的诗、文、词选本,如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曾慥的《乐府雅词》等。

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祝尚书先生的《宋人总集叙录》一书。该书详细考述了宋人所编的文总集、诗总集、词总集及诗文总集的版本源流,尽可能评述主要传本之优劣得失(见该书凡例)。另外方便读者的是,此书将宋人总集的序跋尽可能附在该书叙录之后,读者可以通过序跋略窥这些总集的面貌。书后还有两个附录:《散佚宋人总集考》及《宋人总集馆藏目录》,便于读者了解宋人总集的历史与现存概况。

直接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是张智华的《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一书。该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总论:南宋人所编诗文选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第二章《南宋诗文选本的存佚、分类》,第三章《部分重要诗文选本版本源流考》,第四章《南宋文章选本与散文批评》,第五章《南宋诗歌选本与诗学思想》,第六章《南宋诗文选本与学术风会》,附录有《南宋部分诗文选本提要》。关于该书的价值,周勋初先生的序及程国赋先生的书评

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都有详细的评说,此不赘述。此书的缺漏及未尽之处,可参看凌郁之《〈南宋诗歌选本叙录〉订补》

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及陈汉文《评〈南宋诗歌选本叙录〉》

载台北《汉学研究》第23卷第2期。

此外,论及南宋诗文选本的单篇论文也很多,如吴承学的《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

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

,同论吕祖谦的《古文关键》的还有杜海军的《〈古文关键〉研究》

载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杜海军还有研究吕祖谦《宋文鉴》的专题论文《〈皇朝文鉴〉研究》

同见上揭书。

。研究南宋理学家选本《濂洛风雅》的最近有王利民的《濂洛风雅论》

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南宋人所编诗歌选本上,重点讨论的是南宋人选唐诗、南宋人选宋诗及南宋人选唐宋诗合集。目前关于南宋人选唐诗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周弼的《唐三体诗》展开,如张智华的《从〈唐三体诗法〉看周弼的诗学观——兼论南宋后期宗唐诗学思潮的演变》、《周弼〈唐三体诗法〉与〈唐贤绝句三体诗法〉辨析》

二文皆见《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第五章。

。台湾大学的张健有《唐贤三体诗法研究》一文

载张健所著《诗与诗话》一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

。邹云湖亦有《反“江西”潮流与〈三体唐诗〉》一文

《中国选本批评》第三章第五节。

。另外还有学人研究比较稀见的唐诗选本,如赵师秀的《二妙集》

参见岳娟娟《〈二妙集〉研究》,载蒋寅、张伯伟先生编《中国诗学》第九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主要以谢枋得《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为例讨论南宋的唐诗选本与唐宋诗学的关系。谢枋得《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四库全书》未收,仅见于《宛委别藏》丛书中,后流传到日本,清末又从日本传回国内。是书见之者稀,论之者亦稀,如近年学者编《宋诗话全编》,大体网罗了宋代文献中论诗之语,但在《谢枋得诗话》中却没有收谢枋得此书的序,也没有收录此书保存的谢枋得大段论诗之语,殊为可惜。关于此书的研究颇少见,直到近年来才出现一些相关论文

张宏生先生的《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六章《诗歌渊源》四《对晚唐体的价值体认》简略地论及此书。又俞兆鹏、俞晖《谢枋得的爱国思想和他的〈注解选唐诗〉》,载《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孙琴安《论谢枋得的诗文评点》,载《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张丽《评谢枋得〈注解选唐诗〉》,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曾慥的《宋百家诗选》亡佚已久,今有王利器先生的《曾慥〈百家诗选〉钩沉》一文

原载《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四辑,后收入所著《晓传书斋文史论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诗家鼎脔》,祝尚书先生《宋人总集叙录》对此书版本有简单考述,王友胜先生《读〈诗家鼎脔〉札记》

载《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4期,后收入所著《唐宋诗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此文亦有小讹,如将徐渊子的诗当作张端义的佚诗,实际上此诗《全宋诗》已收。

对其亦有简略的研究。《诗苑众芳》,《宋人总集叙录》对其版本亦有叙录。张铁有《读〈诗苑众芳〉小札》一文

载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补充了《全宋诗》中辑自《诗苑众芳》中诗歌作者的生平,并从《诗苑众芳》中补辑了部分《全宋诗》未收诗。《天地间集》、《古今诗统》、《诗林万选》、《诗海绘章》还未见有任何研究。

关于蔡正孙的研究,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

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中有对《诗林广记》的考证和蔡氏生平的介绍。施蛰存《施蛰存七十年文选》中有一小文,简单地谈到蔡氏所编《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认为“此书采录宋人诗,以江湖诗人之作为多,颇有佚篇,可资采摭”,还指出此书有一定的校勘价值

陈子善、徐如麒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486—488页。

。现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健先生《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从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的蔡氏自评中钩稽出蔡氏的生平大概,对其诗及诗歌评论有简要的论述,并从《联珠诗格》中辑出蔡氏佚诗五十八首及残诗一联

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关于《瀛奎律髓》的研究非常之多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2000级硕士生辑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文献目录(下)》,载蒋寅、张伯伟先生编《中国诗学》第十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274页。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瀛奎律髓》的成书问题,即方回如何选诗并编成《瀛奎律髓》的,侧重于《瀛奎律髓》与唐宋诗学文献之间的关系,而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有一些论著,笔者认为值得注意。一是詹杭伦《方回的唐宋律诗学》

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书中的一些篇章对笔者研讨《瀛奎律髓》很有启发。另外是史伟关于《瀛奎律髓》的系列论文,主要有:《论方回诗学观点的形成历程及渊源》、《宋元之际诗学理论的不同探索——周弼、范晞文、方回诗学个案分析》、《方回的诗法理论》

分别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又《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载其《论方回诗学观点的形成历程》一文,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南宋人所选的唐宋诗僧的诗歌选本目前研究很少,《宋人总集叙录》中对《圣宋高僧诗选》的版本源流作了叙录,并论及了此书与宋《九僧诗集》的关系。孔汝霖编集、萧澥校正的《中兴禅林风月集》目前仅有流传于日本的日僧抄本,国内学人一直不悉此书,《宋人总集叙录》对此书也没有考述,最近才有张如安、傅璇琮二氏对此书的文献价值作了介绍

载《文献》2004年第4期,此文录文间有讹误。

。此外还有一些诗歌选本,如旧题刘克庄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目前也有了很好的整理本:李更、陈新《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程章灿先生也作有《所谓〈后村千家诗〉考》

载蒋寅、张伯伟先生编《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综上所述,从南宋诗歌选本研究史来看,很多选本还没有进入学者的研究视域,就是已有的研究,也存在论之不深,点到为止的缺憾;甚至还遗留下来一些错讹,有待纠正。总之,南宋诗歌选本仍有大量问题以及巨大的研究空间有待探索和开拓。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总集类”小序云:

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

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1685页。

这实际上概括了作为总集之一的选本的两项基本功能:保存文献与文学批评。同时,我们亦应看到,南宋诗歌选本的批评是整个南宋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应从南宋乃至唐宋诗学发展的脉络来审视南宋诗歌选本的诗学特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南宋诗歌选本体现出的批评价值来丰富南宋诗学的体系。本书的研究方向就是从文献学及文艺学两个向度考察一些学者未关注或流传在域外的南宋诗歌选本,探讨其文献价值与文学批评价值。

从文献学上说,仍有许多选本没有得到科学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目前学界对唐人选唐诗的整理与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出版了《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唐人选唐诗新编》二书,也有学者出版以此为题的专著

关于唐人选唐诗的研究,参见吕玉华《唐人选唐诗述论》,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版。又吕光华《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考》,台北: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版。

。唐宋人选唐宋词目前也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的《唐宋人选唐宋词》

唐圭璋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又参见杨万里《〈唐宋人选唐宋词〉出版》,载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7期。又萧鹏有《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一书。但对南宋人选唐宋诗的研究,特别是选本的整理还很滞后,除了《瀛奎律髓》、《诗林广记》等外,其他的选本几乎都没有整理本,对其价值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如晚宋佚名所编的《诗家鼎脔》,是一部体现江湖诗派诗风的微型选本。晚宋的许多诗人资料,赖此书以存;《全宋诗》中的许多诗歌仅见于此书;其“尝鼎一脔”的体例也影响到宋代诗歌选本;另外此书还有一些诗歌《全宋诗》失收,可资补遗。但是目前对这部书的版本、编者及选诗特点的研究几乎没有。

再如江西诗派二十五诗人之一的释善权,《西清诗话》卷下云:

近时诗僧有祖可者,驰誉江南,被恶疾,人号“癞可”。善权者,亦能诗,人物清癯,人目为“瘦权”。可得之雄爽,权得之清淡。

见张师伯伟编校《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页。

可见善权之诗在当时的诗僧中亦有一定的特色,但《全宋诗》中未收其人其诗;幸运的是,南宋诗歌选本陈起所编的《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下存善权佚诗十五首

参见拙作《〈全宋诗〉重出误收失收举隅》,载南京大学古典文献所编《古典文献研究》第九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又见本书第四章《陈起〈圣宋高僧诗选〉丛考》。

,对于了解善权的诗风,以及整个江西诗派的诗风都有重要的意义。

又如《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了一部佚名所编诗选《诗海绘章》,此书不见任何著录,也未见任何著作提及,笔者将其从《永乐大典》中钩稽出来,经过初步考察,认为此书乃一部南宋人所编的唐宋诗合选本。此书残文中保存了数十首《全宋诗》的佚诗以及数位《全宋诗》失收的诗人;特别是北宋诗人白昊的佚诗,弥足珍贵,不但可资辑佚,而且也印证了李献民《云斋广录》所说的白昊在北宋“久有诗名”的记载。

另外,流传在域外的一些南宋诗歌选本及其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如于济、蔡正孙的《联珠诗格》二十卷,是一部以选本形式呈现的诗格著作。此书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保存了大量两宋时期中小诗人的诗作,据笔者统计其中约有四百首《全宋诗》未收的佚诗;更有众多《全宋诗》未收的诗人,可以为《全宋诗》增加数十位新诗人;而且蔡正孙的评释中还保留了一些诗人的生平资料,可资考证。但目前学界对于此书的资料来源、文献价值及其讹误鲜有研究。再如,流传于日本的抄本《中兴禅林风月集》,不但保存了宋代大量诗僧佚作,而且此书的日本僧人之注也保留了很多宋代诗僧的生平介绍,对于了解宋代的诗僧文学以及禅宗在宋代的流衍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对此书诸抄本的差异、史料价值以及日本禅师之注与中国诗学的关系也未有所讨论。

从诗学批评来看,对于南宋诗歌选本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南宋诗学的认知。不但南宋诗歌选本的选诗有一定文学批评价值,而且很多选本都有编者的评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史料。如蔡正孙《诗林广记》中几次引用到《谢叠山诗话》一书

李裕民《〈宋诗话辑佚〉补遗》也从《诗林广记》中辑佚了三条《叠山诗话》的佚文,然亦不知《叠山诗话》的本来面目,文载《文献》2001年第2期。

,此书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没有考及,经笔者研究,所谓“谢叠山诗话”乃谢枋得《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中的注语。谢氏的《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从中国到日本影响都很大,但对于谢氏的诗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褒之者如阮元称“枋得之注能得唐诗言外之旨,可以为读唐诗者之津筏”

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之《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五卷提要》,《揅经室外集》,《续修四库全书》第921册,第10页。

;贬之者如陈献章说:“如谢枋得虽气节凌励,好说诗而不识大雅。观其注《唐绝句》诸诗,事事比喻,是多少牵强,多少穿凿也。”

陈献章《陈白沙集》卷四《批答张廷实诗笺》,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6册,第122页。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谢枋得的注诗特色何在,其注诗方式有无脉络可寻,与唐宋诗学的关系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再如,从前对宋元之际诗歌批评家蔡正孙的研究仅及于其所著的《诗林广记》一书,对于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评价并不是很注重。其实蔡正孙还有两部在中国失传而流传于域外的著作《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又称《陶苏诗话》)及《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联珠诗格》有数千条蔡正孙简短而精到的诗歌评语,这些评语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个人风格,完全可以和同时代刘辰翁的诗歌评点以及方回《瀛奎律髓》的评语相媲美,也完全可以改写及重估蔡正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可是如此丰富的文学批评史料,竟不见任何一本文学批评史著作提及,更遑论深入的研究了。蔡正孙选诗上突出宋诗的诗学意义,其本人的诗学观念及其唐宋诗观有何时代意义;《联珠诗格》选诗及评诗的特色,其与宋代诗学的关联,都需要我们深入文本进行仔细地探讨。

总而言之,本书主要环绕以下几个问题而展开:

(一)文献学视域中的南宋诗歌选本。从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的角度来研究南宋诗歌选本,并以此讨论南宋诗歌选本的文献价值,特别是其辑佚价值。

(二)中国诗学视域中的南宋诗歌选本,即从唐宋诗学的脉络中展示南宋诗歌的诗学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宋诗地位的上升,宋朝人唐宋诗观的变化。

(三)文学选本学视域中的南宋诗歌选本,本文以个案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讨每一部南宋诗歌选本的特征、选诗特点及其与时代风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体呈现南宋诗歌选本的共同性及时代性。

三、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南宋诗歌选本是延续着六朝以来选本编纂而发展的,又体现出新的时代面貌,这与当时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南宋诗歌选本数量之多,类型之繁复,文学批评价值之重大亦远迈前代,体现了南宋诗学的繁荣。厘清南宋诗歌选本的研究,对中国文学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与启发。具体来说,我认为,南宋诗歌选本对中国诗学与诗学史研究有以下意义:

一、保存了大批南宋诗学文献。南宋人编选了众多本朝人的诗选,即宋人选宋诗。这类诗选注重选诗的广泛性,入选了大批宋代的中小诗人,很多诗人及其作品也仅赖此以存世,于济、蔡正孙所编的《联珠诗格》最为典型。此书保存了宋元之际众多名不见经传诗人的作品,日本江户时代汉诗诗人及学者山本信有(1752—1812)《新刻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序》言此书:

并入一时交游,虽不甚有显名,不立于元朝廷者之诗于卷中,于是《宋史》不收宋末节士,待之可始知姓名字号者数十人矣。若受元爵、食元粟者,虽夙誉乎宋代之士,不敢收一人。有美有刺,以一小诗册子,大助名教,又益乎史学。

日本文化元年(1804)大窪行校,江户书肆金兰阁刊本《联珠诗格》卷首。此书承好友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永田知之先生代为复印,特此致谢。又赵钟业编《日本诗话丛编》第5册山本信有《孝经楼诗话》附录,首尔:太学社,1992年版,第693页。又见拙著《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附录一,第941页。

“益乎史学”即指《联珠诗格》有保存文献之功,避免了大量遗民诗人淹没于历史的云烟中。南宋诗歌选本保存文献之功不可小视。

二、体现了与当时诗学风尚的关系。南宋诗歌选本在编选过程中受到时代风会的影响,如编于南宋初年的《宋百家诗选》,入选了多位江西诗派诗人,且编者曾慥也参考过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其论诗也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这正是南宋初年江西诗派在诗坛上大盛的反映。而晚宋宋诗选本《诗家鼎脔》则以选社会中下层的南宋江湖诗派诗人为主,所选之诗也颇反映江湖诗人的襟怀,是一部微型的“江湖集”。于济、蔡正孙编集的《联珠诗格》完全以格、法为中心,是一部“规范诗学”的著作,以教导初学者写作为目的,则受到宋代规范诗学中字法、句法、章法论的深刻影响。谢枋得《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努力发掘诗歌中每个物象后的政治寓意,这则受到唐五代及宋初诗格中以“物象类型”论诗的影响。《中兴禅林风月集》的注解虽为日僧所作,但却受到中国诗学的强烈影响,其论诗标举“诗言志”则是受《诗大序》的影响,又认为诗禅互通则是唐五代以来的诗学新观念;其诗注也以“物象类型”论诗,且有明显的“诗格化”倾向,这是受到唐宋以来诗格、诗法类著作影响的结果。

三、反映了宋诗在中国诗史中地位的上升与确立。北宋诗歌选本主要以唐诗选本为主,没有本朝人选本朝诗的诗选,这说明北宋人意识中还没有在诗史上将宋诗与唐诗并驾齐驱。到南宋初年即出现了由曾慥所编的第一部宋人选宋诗《皇宋百家诗选》,入选了二百多家北宋诗人,体现了宋人对宋诗地位的肯定与确认,此后产生了多部宋人选宋诗之作。最为明显的是,在南宋人所编的唐宋诗合选本中,入选的宋代诗人数目远远超过唐人。南宋人对本朝诗能够与唐诗分庭抗礼有很大的信心。刘克庄(1187—1269)《本朝五七言绝句》序说得好:

或曰:“本朝理学、古文高出前代,惟诗视唐似有愧色。”余曰:“此谓不能言者也。其能言者,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初编》本。

刘克庄此言对宋诗的成就表现出极大的自信。南宋唐宋诗合选的诗歌选本中,宋诗的数量超过唐诗正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如方回所选的《瀛奎律髓》,共选诗三千零十四首,三百八十五家,而选宋诗为一千七百六十五首,二百二十一家,宋诗占了一半以上。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更突出,此书选宋代诗人约四百三十家,而唐代诗人仅一百一十三家,宋代诗人远远超过唐代诗人。这都说明南宋人对本朝诗已经基本认可,宋诗价值也得到了充分肯定,而宋诗诗史地位的上升与南宋诗歌选本的推动密不可分。

四、推动了诗歌经典的形成,这可以旧传杜牧《清明》为例加以说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七绝《清明》千古流传,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皆知是晚唐诗人杜牧(803—852)的作品。但杜牧的《樊川文集》没有收这首诗,搜罗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唐诗》也没有收这首著名的作品,今人陈尚君教授编纂的《全唐诗补编》也未将此诗作为杜牧佚诗补出,显然认为此诗不是杜牧的作品。缪钺先生已经怀疑这首《清明》非杜牧所作

参见缪钺《关于杜牧〈清明〉的两个问题》,载《文史知识》1983年12期。

。缪先生认为此诗最早见于谢枋得所编的通俗读物《千家诗》,其实并不准确,此诗最早见于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二十六“村”类,题作《杏花村》,而未署作者之名,注云“出《唐诗》”。此为何种《唐诗》现在已经无法知晓了。晚宋诗歌选本旧题刘克庄所编《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前集卷三“节候门”清明、寒食诗中收有十三首清明、寒食诗,此首《清明》列为清明诗首篇,并明确署名杜牧。虽然此书题名为刘克庄所编,但经过学者研究此书是晚宋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成的一部诗选,以此牟利

参见李更、陈新《〈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考述》。

。不过,由于此书借刘克庄之名行世,所以影响非常大。我们藉此也知道,至迟晚宋时此诗已经署名杜牧。宋元之际于济、蔡正孙编集的《联珠诗格》卷三“后二句问答格”就选有《清明》,且作者亦明确署为“杜牧之”。可能受到《千家诗选》的影响。最可注意的是,《联珠诗格》卷五选何应龙诗《老翁》:“八十昂藏一老翁,得钱长是醉春风。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蔡正孙评曰:“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语意。”可见到元初时,《清明》一诗已经列在杜牧名下,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代诗人陈孚(1259—1309)作集句诗《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十集句引“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亦作“杜牧”

《陈刚中诗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2册,第639页。

,可见到了元代,这首诗已经普遍被认为是杜牧所作的了。《清明》这首诗经典地位的形成及其著作权归属于杜牧与南宋诗歌选本《千家诗选》及《联珠诗格》的传播与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五、推动唐宋诗在汉文化圈的传播并对域外汉诗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以《联珠诗格》为例加以说明。

《联珠诗格》元代以后在中国本土久佚,但在朝鲜和日本两国流传不替。《联珠诗格》的元刊刻本似乎已经亡佚,目前可见最早的版本为朝鲜古刻本,此本即朝鲜学者徐居正等人注释本《精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增注》

《联珠诗格》朝鲜版有安琛跋云:“成化乙巳年间达城徐公居正增为批注,颇详密。后七年,我成宗大王,命臣琛及成伣、蔡寿、权健、申从濩将徐注加补削。”又见大窪行《诗圣堂诗话》,《日本诗话丛编》第9册,第18页。又《成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九载,成宗十四年,“御经筵。讲讫,知事徐居正启曰:‘臣方与文臣数人注《联珠诗格》。’”载《朝鲜王朝实录》第10册,第530页。

。据朝鲜历史记载,朝鲜成宗十四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成宗“命徐居正、卢思慎、许琮、鱼世谦、柳洵、柳允谦以谚文翻译《联珠诗格》及《黄山谷诗集》。”

《成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六,《朝鲜王朝实录》第10册,第491页。

又成宗十五年,成宗又“命达城君徐居正写《联珠诗格》以进,仍赐内酝五甁。”

《成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七,《朝鲜王朝实录》第10册,第602页。

可见成宗对《联珠诗格》的喜爱。从朝鲜史料可见,《联珠诗格》在朝鲜流传后,朝鲜士人对此书的热爱屡见记载,南九万(1629—1693)《药泉集》第二《次金生德恒示诗韵》序云:“君又出示其手写《唐宋联珠诗格》一卷曰:‘吾今年老,无所为于世矣。于此窃有所好,欲以之终年。’”

《韩国文集丛刊》第131册,第441页。

柳希春(1513—1577)《眉岩先生日记》载:“三十日,阴,朝安东府使崔公应龙来访,谈话,以称念付之,以《续蒙求》、《联珠诗》,小砚为托,皆蒙诺。”

《眉岩先生日记》第4册,《韩国文集丛刊》第34册,第43页。

从上可见朝鲜士人对其的热求,同时朝鲜士人将此书与《续蒙求》之类的蒙学读物并举,也透露出其可能用作儿童启蒙教材的信息,又柳希春《眉岩先生集》卷之四《庭训内篇·读书解文第四》载:“凡儿童,先学《字类》,次学《联珠诗格》。”

《韩国文集丛刊》第34册,第212页。

朝鲜士人从儿童起就以《联珠诗格》启蒙,所以此书在海东拥有数百年持续的影响,对他们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的。朝鲜士人还模仿此书,编成本国的“联珠诗格”,如柳希龄(1480—1552)仿此书编成《大东联珠诗格》

此书《东国通志·艺文志》、《增补文献备考·艺文考》、《海东文献总录》及《清芬室书目》皆有著录,见张师伯伟编《朝鲜时代书目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册第2740页、第3058页,第7册第4020页。《中宗实录》卷九十八载:“工曹参议柳希轸,以其所撰《大东诗林》、《大东联珠诗格》进上,仍启曰:‘臣自少时所撰集也。’传曰:‘其赐酒。撰集,非一朝一夕之事,用力不偶然也。其赐熟马一匹。’”《朝鲜王朝实录》第18册,第568页。

,李仁荣《清芬室书目》云:“此书选集东国诸家之七言绝句,附以作者略历及评释。”

《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第8册,第4706页。

体例与《联珠诗格》完全一致。

更重要的是,《联珠诗格》对朝鲜的汉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汝信(1546—1632)《联珠诗跋》云:

默、蒙二斋,历选诸家,汇为一帙,目之曰《联珠诗格》。其为声也,谐格调、中律吕,理性情而追三百,祛淫哇而洗六朝。其于后学,岂曰小补之哉?……学之者苟能寻章而得其格,逐句而中其调;思出性情而参造化自然之机,吟形物理而模万变无穷之趣。……读横渠《土床》之诗,则安贫乐道,清寒萧散之趣,可以得之。读晦庵《观书》之作,则活水澄澈,天云共影之理,可以体之。非徒得之于诗,而必得之于心;非徒体之于诗,而必体之于心。声出于心而其声也正,如玄酒之淡淡然;诗着于声而其诗也雅,若春云之霭霭然。穷而在下则吟哦畅叙而陶甄性情,有独善无求之乐;达而在上则赓歌太平而黼黻皇猷,得泽被生民之乐矣。

《浮査先生文集》卷之三,《韩国文集丛刊》第56册,第98—99页。

这段引文对《联珠诗格》评价非常高。可见,在一位性理学家眼中此书不但有文学上的功能,即在教化上也有其价值。朝鲜士人熟读此书,在创作时或用书中典故,如崔演(1503—1549)《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二《题集胜亭十咏·堂洞春花》云:“宁须羯鼓催。”注:“蔡蒙斋诗:‘不用唐宫羯鼓催。’”

《韩国文集丛刊》第32册,第37页。

按此诗乃蔡正孙《梅次韵》,见《联珠诗格》卷十七。

朝鲜士人还模仿此书的诗创作绝句,金烋(1597—1638)《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一就有《次联珠诗韵》三首

《韩国文集丛刊》第100册,第258页。

。再如文士创作的“集句诗”,其主要资料也自源于《联珠诗格》,金时习(1435—1493)《梅月堂诗集》卷七《山居绝句》百首最为典型。据笔者考证,《山居绝句》主要取材于《联珠诗格》

笔者欲作《金时习〈山居绝句〉百首考论》一文,对此进行详尽研究,末附《〈山居绝句〉百首校笺》找到每句诗的出处,大部分诗见于《联珠诗格》,此处暂不赘。

,所采诗句大部分来自《联珠诗格》,因为很多诗,特别是蔡正孙本人的诗仅见于《联珠诗格》中,并且集句中引用的陈一斋、鲍鳌川、卢可庵、杨平洲、王月山、王筱窗、张志龙、王秋江、丘菊岩、胡柏岩等诗人完全只见于《联珠诗格》,《山居绝句》约引用了蔡正孙十馀句诗,皆可以在《联珠诗格》中找到出处。试以两首诗为例,加以说明,《山居绝句》第一首:

门巷寂寥空绿苔。皮日休 好山好竹少人来。戴石屏

独拳一手支颐卧。葛敏修 桥畔荼NFDA1烂熳开。陈月观

次句乃戴复古《见山梅》,第三句乃葛敏修《竹轩》,末句乃陈月观《晚归》,皆见于《联珠诗格》卷十七。又如第四十一首:

挑得诗囊到上房。蒙斋 萧然茅屋枕横塘。豫章

人寰正在风波底。南峰 花影满帘春昼长。彦笓

首句为蔡正孙《访僧瀹茗而去》,第三句乃用周南峰《降真峰》,末句乃用赵彦笓《春昼》,此三句皆见于《联珠诗格》卷十一。除了金时习外,另外朝鲜诗人权好文(1532—1587)所作的集句《山居绝句》

《松岩先生文集》卷三,见《韩国文集丛刊》第41册,第154页。

也是采自《联珠诗格》:

家傍青山竹径开。蔡蒙斋 殷勤准拟故人来。王介甫

翛然白鸟苍烟外。吕柳溪 惟有江流去不回。李绅

首句乃蔡正孙《山家》,见《联珠诗格》卷十二;次句乃王安石《浪山梅》,见《联珠诗格》卷二;第三句乃吕炎《渔父词》,见《联珠诗格》卷十三;末句乃李绅《适越》

此诗实非李绅诗,乃窦巩诗,标作李绅者,仅《联珠诗格》,可见此诗资料来源为《联珠诗格》。详考见拙著《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卷八,第329页。

,见《联珠诗格》卷八。

此书在日本也非常流行,有五山版及多种翻刻本,日本著名汉诗诗人柏木如亭(1763—1819)还将此书中的诗翻译为日文

参见柏木如亭著《联珠诗格译注》,东都书肆金兰阁梓,享和三年(1803)版。承金程宇先生惠赠复印件数页,得睹概貌,特此致谢。

。另外日本亦有人作续书,加藤良白《柳桥诗话》卷下载:

旧友东条琴台学益殖,著书益富,名亦益振。所著《续先哲丛谈》,世称其精确焉;《续唐宋联珠诗格》亦诗家之真珠船也。

《日本诗话丛编》第9册,第160页。日本公文书馆、昌平坂学问所本、内阁文库皆藏有东条信升编《续唐宋联珠诗格》二卷二册,嘉永六年(1853)刊。另外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山岸文库亦藏有日本释教存辑、浪华冈田种玉堂河内屋仪助刻本、备中观龙寺藏版五册《续联珠诗格》十二卷,天保十一年(1840)刊。

此书在日本刻印之多,正反映了彼邦人士对此书的喜爱,此书从五山时代开始就成为日本禅师的日常读物,一位五山诗僧在读过此书后有诗云:

诗以格高为绝妙,句非意到不浑圆。

格高意到千珠玉,照眼半窗斜日前。

在庵普在弟子某僧《读〈联珠诗格〉》,载其《雪巢集》,玉村竹二编《五山文学新集》第四卷,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会,1967年版,第752页。

而且五山时代的禅师对《联珠诗格》所选之诗也非常熟悉,几乎内化为自己的文学传统了,在他们对中国典籍的注释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很熟练地引用《联珠诗格》。如日本山口县洞春寺开山啸岳鼎虎禅师(1528—1599)所著的《山谷诗抄》卷一黄庭坚《次韵王稚川客舍》注引五山禅师万里集九(1428—?)《帐中香》称“裴虔馀”云云,又引月舟寿桂(1460—?)注曰:“《联珠诗格》‘虔馀’作‘庆馀’。”

见啸岳鼎虎禅师自笔本《山谷诗抄》,日本长州毛利洞春寺藏本,2006年影印本,第10页。此书承好友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绿川英树先生惠赠,谨致谢忱。

万里集九所引诗乃裴庆馀《篙水溅妓衣》,见《联珠诗格》卷十一及卷十三。又如旧题宋僧宗憩松坡所编《江湖风月集》卷上释普济《灵隐听猿》诗题日本僧人天秀道人注

天秀道人《江湖风月集略注》,载柳田圣山、椎名宏雄共编《禅学典籍丛刊》第十一卷,京都:临川书店,2000年版。此书亦为好友永田知之先生代为复印。

引“卢仝诗”云云,此诗仅见于《联珠诗格》卷九

按此诗实非卢仝诗,乃宋人卢同父诗,可能音近而误。卢同父诗仅见于《联珠诗格》,详见拙著《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卷九,第93页。

。又卷上释普济《渔父》注引吕仲明《渔父》诗,此诗仅见于《联珠诗格》卷十五。又卷下天台方庵会和尚《孤舟》注引“古人题子猷访戴图”云云,此诗乃来梓《访戴图》,见《联珠诗格》卷七。又卷下杭州千峰琬和尚《懒瓒岩》注引“古人松诗”云云,此诗乃李师中《松》,见《联珠诗格》卷十六。可见这些禅师对《联珠诗格》的熟稔,也可见《联珠诗格》在日本禅林的流行。

《联珠诗格》的流行对日本的汉诗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翻看五山诗僧的文集就会发现,他们很多的诗都模仿《联珠诗格》中的诗,带有《联珠诗格》浓重的痕迹。如集九万里《山如染》云:“老年眼力暗于云,山色朝来看未分。翡翠鸣边杜衣桁,何人染挂碧罗裙。”此诗之序明确说:“《联珠诗格》第十二方秋崖诗云:‘春山如染费人诗,骤马新堤拂柳丝。杜宇一声春欲暮,海棠睡去不曾知。’”

集九万里著、市木武雄注释《梅花无尽藏注释》卷三,《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93年版,第605页。

可见集九万里的诗是受到《联珠诗格》中方岳诗的启发。同样《联珠诗格》对日本汉诗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贝原笃信(1620—1714)所著《初学诗法》卷首“考用书目”中就列有“联珠诗格”,在卷一《诗学纲领》中就将《联珠诗格》卷十二所载汤东涧(汤汉)《谈诗》一诗“文章于道未为尊,诗在文章又一尘。偶有好音来过耳,不须抵死要惊人”列为“纲领”之一

《日本诗话丛编》第2册,第159页。

。《联珠诗格》对日本汉诗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久保善教《木石园诗话》载:

我邦始唱诗者,天智帝时,以大友、大津二皇子为祖师矣,而其诗专取法于宋。至延天之时,宋诗盛行,《瀛奎律髓》、《联珠诗格》几于家有其书矣。

《日本诗话丛编》第7册,第440页。

“家有其书”可见其流行的程度。当时诗坛上流行宋诗的诗风与《联珠诗格》之流行不无关系,因为《联珠诗格》选了四百多家两宋的诗人,大家与名不见经传者靡不毕收,体现了宋代诗风的多样性。又山本信有《孝经楼诗话》卷上曰:

《唐诗选》,伪书也;《唐诗正声》、《唐诗品汇》,妄书也;《唐诗鼓吹》、《唐三体诗》,谬书也;《唐音》,庸书也;《唐诗贯珠》,拙书也;《唐诗归》,疏书也;其它《唐诗解》、《唐诗训解》等俗书,不足论也。特有宋义士蔡正孙编选之《联珠诗格》,正书也。

《日本诗话丛编》第5册,第18页。

所谓“正书”,一方面与蔡正孙作为遗民的正义之气有关,同时此书也是学习汉诗的正途之书。此书在日本广泛流行,其对日本汉诗人产生影响也在情理之中,释慈周(1737—1802)《葛原诗话》卷一“星寒”条云:

伊藤东涯诗:“千里溪山断送秋,星寒旋袭木绵裘。”本《联珠诗格》张谷山诗:“冬来未觉有星寒,山未全癯尽耐看。”

《日本诗话丛编》第6册,第378页。

伊藤东涯(1670—1736)是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及汉诗人,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日本汉诗人从《联珠诗格》汲取了很多营养,即从以上诗语的袭用来看,《联珠诗格》对日本汉诗创作也有深刻的影响。总而言之,《联珠诗格》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却在朝鲜、日本被广泛地阅读,成为学习唐宋诗歌的范本,对唐宋诗在两国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也对两国汉诗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联珠诗格》在东亚的传播是中国诗学典籍在域外发生影响的一个特殊而典型的个案,值得研究东亚汉诗学者进一步探讨。

基于本课题性质,本书主要采用程千帆先生提倡的“将考证与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或“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方法,考论结合,不发空言,提倡“有意义的考据”,即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全面的考订,目的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阐发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本书也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尽可能对每一部比较有特色的南宋诗选进行文本分析,发掘其内在特色,并在整个南宋诗学语境中观照其诗学意义。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除《导论》外,正文共分十章,分别对南宋时期出现的不同类型的诗歌选本进行个案研究。

第一章《第一部宋人选宋诗——曾慥〈宋百家诗选〉考论》。《宋百家诗选》是南宋初年由曾慥编选的一部北宋诗人选本,是第一部宋人选宋诗之作。该书以人为纲,凡入选二百多家诗人,每位入选诗人前都系以小传,对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有所评述,这一体例对后来的诗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百家诗选》虽然已经亡佚,但此书在靖康之乱后保存了北宋一代的诗学文献,该书记载的本事有助于我们理解宋代诗歌;同时《宋百家诗选》也是一部受到江西诗派影响的诗选,可能参考过吕本中的《江西诗派宗派图》,入选了大量的江西诗派诗人,反映了南宋初年江西诗派逐渐成为诗坛主流的诗学潮流。

第二章《晚宋宋诗选本〈诗家鼎脔〉考论》。《诗家鼎脔》是晚宋一部宋诗选本,凡入选96位诗人,180首诗,此书现存本已是残本,编者也不清楚,其成书时间在1231至1253年之间。《诗家鼎脔》的清抄本与《四库全书》本在版本上有一些差异,《四库》本删除了一些涉及民族关系而显得“违禁”的诗,并对书中出现“胡”、“虏”等字的诗做了改动,所以清抄本比较接近此书的原貌。比较《诗家鼎脔》及《诗人玉屑》可以发现两书有很多联系,所以我大胆推测此书的编者是《绝妙好词》的编者黄昇。《诗家鼎脔》在选诗上以“尝鼎一脔”的方式编选了以南宋中后期中下层诗人为主的诗歌,选诗以江湖诗派诗人为主,入选诗人的地域分布以福建、浙江为最多,入选诗体中绝句最多。《诗家鼎脔》在选诗上反映了晚宋诗坛上宗尚晚唐的诗风,同时又是一部有一定政治倾向的选本,反映了晚宋的社会现实。

第三章《日藏宋僧诗选〈中兴禅林风月集〉考论》。《中兴禅林风月集》是晚宋孔汝霖编集、萧澥校正的一部收罗两宋63家诗僧100首诗歌的选本。此书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具体呈现了两宋毫无“蔬笋气”诗僧的文学创作成就;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保存了大量《全宋诗》未收的诗人及诗作,此书注文保存的诗僧小传,可以补《全宋诗》、《宋僧录》诸书之阙;同时书中所选作品也反映了晚宋风雨飘摇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另外,此书在中国本土失传,但在日本禅林颇为流行,不但有众多的抄本,而且有日本禅师的注释,而日僧的注释则受到中国诗学的广泛影响,一方面受到《诗大序》的影响讲求“诗言志”,另一方面又受到晚唐五代以来诗学新观念的影响,认为“诗禅相通”;其注释具有“诗格化”的倾向,受到唐宋以降诗格诗法类著作的影响,特别注重诗中的格、法。

第四章《陈起〈圣宋高僧诗选〉丛考》。《圣宋高僧诗选》是南宋书商兼江湖诗派诗人陈起编纂的一部两宋诗僧选本,全书共入选60位诗僧,凡247首,可谓宋代僧诗的集成之作。《诗选》有重要的辑佚价值,保存了大量宋代僧人的佚诗,特别是江西诗派诗僧善权的15首佚诗。本章辑考了《诗选》中《全宋诗》未收的佚诗,并以《诗选》为底本校读《全宋诗》已收的作品,纠正《全宋诗》在录文上的一些讹误,又对《诗选》中部分诗僧的生平进行考证。

第五章《谢枋得〈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与唐宋诗学》。《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是由南宋两位江西诗派诗人赵蕃和韩淲合编的一部小型唐诗选本,并由南宋末年的诗人谢枋得注释。此书所选诗体全部是七言绝句,共计51家唐代诗人,凡101首诗。谢枋得的解诗方式受到汉儒注释《诗经》及唐宋诗格中以“物象类型”说诗的影响,因而在诗歌阐释活动中,特别注重探寻诗歌的“言外之意”,但谢氏往往求之过深,不少地方存在着过度阐释的倾向。谢枋得在注释中经常出现个人的经历,其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出现在阐释文本中,这在宋代诗歌注释中是不多见的。他注诗注重诗与诗、诗与不同文类,以及不同诗人之间的比较,使他的诗注具有诗话的性质。宋元之际出现的所谓“谢叠山诗话”并不存在,其论唐诗之语完全见于谢注《唐诗绝句》中。

第六章《宋元之际诗歌选本考论》。宋元之际出现了几部规模较大的唐宋诗合集,一些诗歌选本反映了宋元之际的历史巨变,展示了当时士人的心灵活动;选本所选诗歌以近体诗为主,其中以绝句所选最多;选本注意选诗的广泛性,多选中小诗人。宋末何新之《诗林万选》是宋末一部大型唐宋诗歌总集,其书已佚,笔者从《宋诗纪事》中将其钩稽出来,目前也只能恢复所选的69位宋代诗人,凡80首诗。本章对入选的每一首诗进行了考释,从而找到了《诗林万选》可能参考过的文献来源,又对其重收误收的诗进行了甄别。《诗林万选》入选诗人众多,很多宋诗仅见于该书之中,保存了丰富的宋诗文献。谢翱《天地间集》残卷共选20位宋末诗人的诗歌,入选诗人皆为南宋的忠臣与遗民,在宋元易代之际保持着独立不改的人格与气节。《天地间集》存其诗,希冀这些诗人之浩气长存于天地之间。刘辰翁《古今诗统》可能亦是一部唐宋诗合选本,其书早佚,笔者从《永乐大典》中共钩稽出其所选4位唐代诗人4首唐诗,11位宋代诗人16首诗,凡20首诗。此选有刘辰翁的评点,是一部体现其诗歌评点家本色的诗选。刘瑄《诗苑众芳》凡选南宋24位诗人,83首诗。所选诗人以江南诗人为主,是一部江南诗人的选本,反映了宋元之际江南的文学活动,隐微体现了南宋遗民在宋亡后悲忿及痛苦的心灵状态。

第七章《方回〈瀛奎律髓〉成立考》。学界对方回《瀛奎律髓》评诗讨论较多,而本章主要讨论方回是如何选诗并编成《瀛奎律髓》一书的。方回在选诗过程中,首先是确立“条例”,最主要的是确立以杜甫为主轴,江西诗派诗人贯穿之的诗学谱系。其后,他又广泛参考了唐人选唐诗及宋人所编总集进行选诗。再次,在选择的基础上,他对所选的唐宋诗歌运用对校、他校及理校法进行了校勘,校勘的目的一是使这些诗歌尽可能恢复原貌,一是使其尽可能符合方回本人的诗学思想。最后,选诗及校勘完成之后,方回就对所选诗歌进行圈点和评论。在评点过程中,他又参考了不少宋代诗话,特别受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影响较大。他基本上对宋诗话的意见比较遵从,但很多时候,他与宋诗话的意见并不一致,都能按照自己的观点对所选诗歌作出评判。方回在选诗时比较理性,并没有因人废诗,尽量广泛选择。在选诗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展现和贯彻他本人的诗学观与诗学思想。

第八章《〈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与宋代诗学》。《联珠诗格》是宋元之际遗民于济、蔡正孙共同编集的一部以选本形式出现的诗格著作,全书凡20卷,共分为340多格,每一首诗都有蔡正孙的评释。此书在中国本土失传,但在朝鲜和日本一直流传,对唐宋诗在两国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对两国的汉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的文献来源与诗学渊源主要来自蔡正孙所编的《诗林广记》,以及宋代的诗歌总集、唐宋作家别集、宋诗话以及宋代类书。《联珠诗格》保存了约400首宋人佚诗,特别是蔡正孙本人的58首佚诗,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其保存的唐宋诗文本对校勘现存的唐宋诗亦有一定的价值;其所选诗歌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特别是丙子易代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对士人心灵的创伤以及对南宋遗民内心造成的痛苦。此书在编纂上亦有一些讹误,主要是入选诗人的张冠李戴,以及将七律割裂为七绝以充数。此书数千条评语具体体现了蔡正孙的诗学思想,虽然他的诗学观受到程朱学说很大的影响,认为“作文害道”;但在实际批评中,他又认识到诗的独立性,与理学家的语录不同;而在他个人的创作中,他却注重诗的价值,将其作为淘写个人心灵有力的载体。《联珠诗格》基本上唐宋兼综,尤重宋诗,所选宋代诗人远远超过唐代诗人,反映了宋诗地位的上升。其选诗全部是七言绝句,主要是因为七绝与宋人追求的“言尽而意不绝”的诗歌美学有关,同时也利于诗社及童蒙学习;另外又特别多选咏梅诗,正是蔡正孙等遗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风范的象征。《联珠诗格》也是宋末元初遗民诗社的产物,再现了当时福建地区以蔡正孙为主的诗人群体及诗社的创作风貌,在实际诗歌批评中,蔡正孙特别注重讨论诗歌的技巧,对诗歌中的“下字”、句法、章法及“翻案法”都有详细的讨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