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之邦(3)

玉树也有嘛呢城墙?

当然有了!而且是25亿块嘛呢石堆成的,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我的眼睛霍然一亮,玉树之行,终于可以了却一个心愿。

午饭仍然是在那家川菜馆进行。饭后,重又登车,往结古镇的嘉那嘛呢城驶去。

此时,天空蔚然,内地正是十二点多钟,可是在大美之境的玉树,已经是将近下午两点了。车子在一个像集贸市场的地方戛然而止。我们从考斯特车上走了下来,穿过一片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突然,一座像山一样的嘛呢城直奔眼前,人们一片惊叹。

站在嘛呢石山前,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连许了三个祈愿。

三愿许过,我们便沿顺时针方向绕嘛呢石墙转经。因地震过后,高巍的嘛呢石城被震成了废墟,便用铁丝网围了起来。我们一群人在铁丝网外流水般地绕城而行。一边拍照,一边行走,来到一座寺院前,铁丝网开了一扇门,引路者带领着我们,往一座坍塌的经塔前走去,然后拾级而上,朝寺庙大门走了进去。

梅卓老同学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一进门,她便将帽子摘下来,我亦然。十次藏地之旅,已经懂得一个规矩:进藏传佛教的寺院,站在强巴佛前、佛陀前,要虔诚有度,不可冒犯佛祖。因此,必须脱帽相敬。

寺庙里酥油灯黯淡,我们仍顺时针方向而行,从挂在墙上的一幅幅唐卡前走过。转到佛龛前,便停了下来。梅卓解释道,这就是贡奉嘉那活佛的地方。

“嘉那”藏语怎样讲?我问道。

梅卓一愣,嗫嚅道:黑衣……

就是黑衣之邦啊!阿来大师蓦地回头,诠释道。

黑衣之邦?我沉吟片刻,觉得此词有些陌生。遂问道,此处在何处啊?

祖国内地啊!阿来不假思索便道。从汉以来,中土的黎民苍生,都以穿黑衣为国服,那是纺车织线过后,染了色的,皆成黑衣。在藏人眼里,故有“黑衣之邦”之称。

非黑即白,有黑衣之邦,对应的就应该有白衣之邦?我问道。

有啊!阿来说,喜马拉雅南麓的印度,便是白衣之邦。

对啊!阿来大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皆穿白衣。

这是嘉那活佛手掌印。梅卓继续当导游,向大伙介绍道。还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嘛呢石。

我们纷纷拍照。欲将那个手掌印全部照下来。

嘉那新寨的嘛呢石加工都是嘉那活佛带过来的。

他是一位汉族工匠吗?我问道。

他是一位康巴藏族,在峨眉山和五台山游历多年,然后进了玉树,在新寨看到了一块天然的嘛呢石,然后惊讶:佛缘,佛缘!

从此,便在玉树的新寨住下来,再也没有离开过。一块一块的嘛呢石雕,堆成了一座嘛呢石城。梅卓道。

此语一出,我便知道嘉那活佛在玉树的分量了。

步出嘉那寺,阳光正浓,此时正是百姓转经的时刻。我们主动让道,那是藏族不可搅扰的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太阳从震后裂了的白塔金顶上照下来。佛光普照,仰望苍穹,天边天蓝,祥云朵朵,如天虹飞渡。我看到嘉那活佛背着苦行僧的背囊,下了日月山,踏着彩云,朝我们走来。

3

一袭黑衣,头戴草帽,脚穿布鞋,嘉那活佛朝倒淌河、大吉切荒原迤逦而来。此时,正值夏季,空阔的草原时而飞雪,时而降雨,时而天晴,时而一道飞虹横亘天际。

走过万水千山,嘉那终于向着玉树临风之地,一步步走近了。

前方有铜炊,抑或炊烟袅袅吗?还是多少驿程,此时,生活在康熙年间的嘉那活佛,朝着落日辉煌的雪山匆匆一拜,然后打起帐篷,火捻一擦,点燃牛粪,煮起酥油茶。

翌日早晨,再度上路。身后,是薛仁贵将军征西吐蕃时的战场。大吉切荒原上,一将兵败万骨枯。当年征战官兵那堆堆白骨早已融入艽野,与小草同舞,骷髅眼睛里长出一棵小草,长出一簇簇格桑花。一行蚂蚁,悄然爬过。

青海长云,古来征战几人还。嘉那此去,他便不再重返黑衣之邦了。前方无战事,过了食宿站,便是巴颜喀拉。紫色的山体在夕阳下,辉映成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