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路过市立图书馆,看到里面宽敞明亮的展厅正在布置画展,询问这样的大展厅租金如何。北欧这边如果以私人名义租房子来做一天活动,价格贵得离谱。比如去年公司要租一个教育机构的教室用一天,结果告知4小时2000克朗。当得知是协会名义租,他给出了一个价格,活动一天的费用1000克朗不到,要知道这是足球场那么大的展厅啊!不禁暗自惊奇,怎么协会的待遇就这么好!但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北欧社会对多元化的协会活动的支持。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财力上。
一个有点想法又勇于去实现的人,这样的性格,在其他一些地方也许是容易碰壁的,因为其不合群的性格,会遭到大多数人的排斥和反感。所以在我们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之道的民族历史长河里,三国魏人李康在其《运命论》里早大发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而在北欧诸国,则又提倡疏导、释放,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政府不单鼓励各种有思想、有才干的志同道合者组成协会,充分发挥其特长,还在物质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通过温和有序的引导与支持,终于造就今日协会百花齐放的局面。
活跃的协会像一个个活力细胞,使北欧社会充满生活的张力。良好的协会运作模式,也像黏合剂,让人们既表达了想法,又证明了其价值。
我所在的海港城市哥德堡,因其工业城市的魅力,成为了移民的聚居地。除了人数尚不算多的从东南亚来的如华裔、泰国人、越南人、日本人等,更大部分是从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穆斯林等国家来的移民。从中东地区来的移民,又以战争国家的难民为多。如何使不同族裔的人和平稳定地生活下去,协会在此时就彰显了其无比强大的黏合作用。所以整个哥德堡,大大小小的协会竟有上百个。
北欧诸国,工会、雇主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发达活跃,它们既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又能够进入政治过程,对公共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协会的性质,也多由保护妇女儿童协会、文化艺术协会、商会、同乡会、联谊会等等林林总总的名目构成,都属于民间公益组织。
如果一个协会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比如50个人以上,就可以向政府申请月租很少或者完全免费的固定场地使用。举行大型活动比如文化节的时候,还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补贴视活动规模大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北欧的租房价格,通常一个小两室一厅,每月都要至少三五千房租。但是给协会的场地,因为考虑到活动人数及场地,通常都是整个一层楼,或与此等同的面积,且是免费。所以有时总想到北欧人的“舍得”二字。
轻物质,重思想,不仅是北欧人个人的人生态度境界,也是整个社会的映射。要说北欧条件最好的公共设施,一个是幼儿园,一个是学校,再就是城市博物馆和图书馆。一幢闹市中的百年豪华公寓,尤其是以前有钱人捐赠的那种,如果独幢别院又恰巧在一楼,通常都会改造成幼儿园,毫无悬念。
我做幼儿园老师兼职期间,接触过哥德堡大大小小市中心的幼儿园(因为选的是市中心兼职中心),其中不少幼儿园,都是这种别墅加大院子改造而成的模式。私人买,这种别墅通常千万起价昂贵的价格有难度。可为了教育,也为了压制有钱人的做派(即使有钱,也不是什么都能买的),统统规划到教育机构或福利中心做公共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