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访章太炎故居(2)

我一边回忆着和章太炎有关的那些历史事件,一边在故居内慢慢参观。故居规模不大,共有四进,前三进为章太炎之曾祖父所建,最后一进则建于民国初年。临街第一进为前厅,曾开过南货店,属章氏义庄,是章太炎祖父为赈济族人而开设的。第二进为正厅,现为章太炎生平陈列室。第三进为“扶雅堂”,两层三开间,是家人平日聚会的地方,上面则有章太炎当年的卧室等。第四进则是太炎先生长兄章椿柏先生故居。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么一座大宅子,其主人又是这样赫赫有名,竟然直到1985年全国文物普查时才被发现,随即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对于上述说法,我有些怀疑:难道1949年后这么长时间,居然真的没有人意识到章氏故居的价值?其家乡人以及当地政府真的不懂得章太炎故居的重要性?还是别有他故?

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仓前镇一个书香世家。太炎先生名炳麟,字枚叔,又作梅叔;后因倾慕清末大儒顾炎武,改名为绛,号太炎;因系余杭人,常被称为余杭先生。章家历来注重后代的教育,其曾祖当年曾出巨资兴办书院和义庄,教族人读书。其祖父曾被选为国子监生,藏书甚多。其父也曾担任县学训导,还担任过杭州诂经精舍监院,结交过很多文人。章家还以医学传家,这对章太炎的影响很大,以致他自认所精通诸门学问中,当以中医最佳。

自然,在这样的家庭中,章太炎自小便认真读书习字,很早就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孩子的聪明机智。那是1875年的一天,时值下雨,太炎先生的父亲在家邀请了十余位亲友,边饮酒边吟诗词。内有一位同宗的章老先生酒兴上来,情趣盎然,便令小太炎即时诵诗一首。结果章太炎略作思考即诵曰:

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

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此诗顿时震惊四座,章老先生大喜,即令人拿来宣纸笔墨,挥毫录下了这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童诗”。该诗现珍藏于杭州的章太炎纪念馆。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扶雅堂,眼前豁然开朗。中式桌椅和传统的摆设方式,透出庄重和大家风度。高悬在上的“扶雅堂”匾额,则赋予整个大厅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扶”是辅助或扶持之意。“雅”本指《大雅》,这里泛指精神、道德等。这是章氏家人的公共空间,过去大凡家中来了重要客人或者举行什么重大活动,这里就是最好的场所。

不过,在那时为了所谓的男女有别,女性是不能随便进入扶雅堂的,甚至连走正门也不许。为此,章家特意修了一条备弄(避弄),是正屋旁侧的通行小巷,专为女眷、仆婢行走之道,以避男宾和主人。这种方式在宋代以后的名门望族住宅中得到发展。不过,如今重修过的故居,通向正屋的通道似乎被堵住了,所有的游人都走备弄参观。

自然,章太炎先生的伟大成就,绝非仅凭其先天才华。在故居的第三个天井,我看到了传闻已久的习字墙。据说章太炎自幼在此每天坚持以清水代墨练字,成年后依然如此。章太炎不仅是大革命家、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其篆书用笔高淳朴茂、古意盎然,被已故书法泰斗沙孟海称为清代篆书四家之一。遗憾的是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不借助说明竟然辨认不出太炎先生所书为何字,实在惭愧。如今,这习字墙是游人可以自由动手写字的地方,我看看四周无人,也就东施效颦地写了两个字,反正无论多么丑陋,片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习字不用纸和墨,只需方砖清水,章氏家人的聪慧由此可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