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缶翁——访吴昌硕“西泠印社”(8)

西泠印社,那是一个被艺术唤醒的时代。今天来这里的,大多数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当年这里进出的是络绎不绝的信徒,他们捧着一颗朝圣的心,虔敬地穿梭在园子中,期待得到大师真心赐教。

站在这所清静之园,把目光放得更远大些,那一方方印章飞越山海,到达遥远的朝鲜、日本、欧洲。那些印章藏在弟子们的行囊中、皮箱中、衣袖中,甚至就捏在手上,他们从水路去向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将西泠精神传播远方。这种平静的文化在外邦生根,甚至反哺。

吴昌硕真是中国书画印史上的一抹亮色,可惜我晚生了一百年,没能目睹这抹亮色。好在他的作品还在,已经百年,还是如此清丽而纯净,使人们黯淡的情怀豁然开朗,让我这个景仰者凭吊的心情一下子就灿烂了起来。如同当年蜂拥而来的学子一般,在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我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脚印。

园子并不大,我从正门进入,顺着台阶一级级向上行走,又顺着台阶从后门下山,复又折回园子。我在上山下山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路都通向观乐楼,而观乐楼正好坐落在园林的制高点和中心点,站在这里可以远眺漫漫湖山。这也许正切合了此楼的重要性,切中了吴昌硕在西泠印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重要性如同这方印章的把钮。

园子四下开放着各色的花花朵朵,一簇簇,一蓬蓬,香气馥郁,在清风中荡漾出一波波的清香,我又一次顺着台阶踱步下山,心情依旧无法平静。阳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退,湖光也已黯淡如墨,天色已经沉默,落下了几颗雨滴。西泠印社在湖山之间迎来了一片喧闹,赶集一般的游人上下穿梭着,一群群红男绿女在亭台楼阁间涌动,导游的解说词千篇一律地指向吴昌硕。似乎此园只有吴昌硕,或者说他是此园最大的卖点,那么多的名家大儒在吴昌硕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身形黯淡,甚至被忽略。真让人感叹与他同生一个时代,究竟是幸福还是悲哀?

我一路琢磨着观乐楼前的那副对联,此时,豁然跳出四字横批:百年缶翁!走到题襟馆前,那对新人从台阶上到花丛间,到树干上,再到巨石,来来往往地折腾着。那个新娘子摆着各种迷人的姿态,小嘴一啄,生出甜甜的笑。显然,这种阴雨天气并不适合拍照,可这对新人并不在乎,他们脸上强烈的欢愉和悸动表露出对幸福的憧憬,在这方妙趣的园中留下百年好合的每一个瞬间,一切是那么地激动人心,一切瑕疵都不重要。

他们在园中的任何一个细微情节此时都在向上升华。或许时光老去了五十年,她和他在翻开相册的时候,依旧停留在今天的幸福中。

当然,这一切与吴昌硕并无多大关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