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时杂咏:元旦

“元旦”一词在古时候,是指今天的春节。元是开始之意,按旧历,春节是一年之始。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改公元纪年,将公历一月一日叫做“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将这一天改称为“元旦”,成了法定节日。

今年北京的元旦特别冷,天气预报显示,为三十年来同期最低温度。而且,连续两天大到暴雪。清晨起床拉开窗帘,发现平日楼下路边停着的汽车都消失了,变成一个个雪白的面包。印象中,这么大的降雪量也几十年没有了。多亏正值放假,否则全城交通、水电、供暖等民生问题会出多少差错,不堪设想。

下大雪,北京的孩子们喜欢堆雪人。楼前屋后、林间空地,孩子们奔前突后忙活着。浑身上下裹得像个粽子,似乎只露出两只眼睛,黑豆豆一样晶亮纯真。冻得通红的小手在雪白的大地上堆积自己的梦想,那情景不是不感人的。

青年们也不会放过这在雪地上撒点野的机会。北京话中有个词,叫“欻雪”,大意就是在雪地上瞎折腾。具体折腾什么没有定规,胡乱折腾都叫“欻”。青年比孩子的活动半径大,他们一般不满足于在自家附近折腾,他们会去西郊,去山里,香山、八大处、颐和园等。山地因为人迹罕至,更因气温较城里低了两三度,雪不易融,欻起来更带劲。他们三五成群,衣着鲜艳,一团团红色、蓝色、黄色在雪白的大地上跳跃,青春活力洋溢,互相追逐着打雪仗,雪团在风中呼啸而过,迸出流线般的雪粒,在阳光下晶晶闪亮,那情景不是不感人的。

中老年人老胳膊老腿儿,雪天路滑,不敢乱跑,一般就在家里隔着玻璃赏雪景,沏上茶,放上音乐,或者打开电视,享受着休闲家居生活。或者拉家带口儿,带着全家出动,就近找块地方,与大雪合影留念。当然也有活跃的中老年,他们会挤上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到北海,到天坛,在昔日皇家园林的雪景中,找角度,对焦距,把自己和北京特有的一道风景——红墙、绿瓦、白雪,定格在永久的记忆中,那情景不是不感人的。

想起很多年前,有一年元旦在香山住着开会,夜里和一班热血青年彻夜大酒,争论各种世界观人生观这样的大问题。凌晨时分,有新人闯入房间,抖落一身雪碴子,惊呼道:还这儿臭聊哪,外边漂亮死啦!一班人几乎是你争我抢地夺门而出,一个雪白的香山一览无余,一个人影不见,一只脚印未留,大家当即被这情景震傻了。

而今年,元旦大雪,很想在家闲散,但有必办之事需出门,被迫欻雪。小心翼翼开着车,窗外大雪纷飞,车内温暖如春。先打开CD机,听了一曲《 忆故人 》,又切换到调频立体声音乐频道,听了一首英国老歌The Road to Hell,买了四条烟、二斤酱牛肉、一张烙饼,洗了两张签证照片。一小时后回到家中,泡了壶茶,读了一回《 红楼梦 》。读书间歇,看看窗外雪白的世界,心里忽然想,生活就这样貌似乱七八糟,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