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时杂咏:立冬

今年北京下雪早。旧历九月二十一立冬,才九月十五,一场鹅毛大雪,好多树枝被积雪压折,冬天提前来了。市政统一供暖也提前了,本该西历十一月十五开始,提前了十多天。此时北京,户外冷风刺骨,户内暖意融融。

旧时北京没暖气,百姓生炉子,大概也在这前后。《 燕京岁时记 》里说,一进农历十月,家家户户必“添火”。“京师居人例于十月初一日添设煤火,二月初一日撤火。”换算成西历,和现在北方的供暖起止日期差不多。

不少人家至今保留立冬吃饺子的习俗。为什么是吃饺子?一是饺子含“交子”之意,示意这是个交接点。立冬是秋、冬二季的交界点。二呢,大概也是因为早年间百姓穷,俗话说,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吃饺子是特殊待遇。也正因此,每逢立冬,早市上韭菜价钱翻一倍。

立冬的“冬”,古文里是“尽”的意思,“四时尽也”,一年到头,最后一季了。古文里的“终”即写作“冬”。今天闲读书,说“冬”在古文里,还有“藏匿”之意,不知典出何处,我倒由此想到了贮藏大白菜。

北京的冬天,大白菜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词。很多楼道里有居民堆码整齐的一大排,棵棵裹了报纸。上了出租车,司机正接媳妇电话,让赶紧去买大白菜,“才一分钱一斤!”话筒里的惊呼我都听到了。打开手里的报纸,头版便是大白菜的消息,配了巨幅图片。

想起自己小时候买大白菜的情景,排长队,蹬三轮,副食店门口大白菜堆成山,巨大的磅秤连成排。那会儿刚兴起羽绒服,一堆非蓝即灰的棉猴、军大衣行列里,偶见先时髦起来的年轻人穿着,颜色绚丽得扎人眼。我还据此写过篇作文,声称从那些跳跃的颜色里,见到人民生活水平之提高、社会之前进云云,老师打了高分。

今日在外忙碌,东奔西突,脑子不闲,想到这些杂七杂八。晚上回来东翻翻西看看,想知道古人是否也有贮存冬菜的习惯,结果还真找到了片言只语。

《 东京梦华录 》记载:“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书中提到,当时贮存的菜有:姜豉、牒子( 薄肉片 )、红丝、末脏、鹅梨、榅桲、蛤蜊、螃蟹,没见提到大白菜。“东京”是开封,大概开封人不太认大白菜?当时的北京人估计是认的。

立冬对于现在北京人来说,还标志了一件事:西山的漫山红叶凋零了。

每年重阳节前后,西山地区遍处红叶怒放,颇有气势。北京人酷爱这景,争先恐后,受着堵车一两个小时的罪,也要去凑个热闹。一俟立冬,香山、八大处、长城几处观赏红叶的最佳景点,全山尽秃,进山的道路空空荡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