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之贵

吃之贵的“贵”,可以是吃得高贵之意。一般指吃的环境以及吃的方式。近几年兴起的私家菜风潮,是典型代表。

幽闭的深宅大院,秘不宣人的独家配方,外加一些大户人家的隐私八卦,最关键在,所有菜肴莫不突出“心思”二字,小火慢炖,一锅白粥都能炖它十几个时辰。非得真懂吃的人,才能吃出菜里的细密功夫,很贵族。

不过私家菜要有足够悠久的家史才配叫的,新贵们最多不过才有二世祖,家底再厚也是穷人乍富,要想贵还得另寻他途。

于是就有了城里各种高级俱乐部。上百万块的入会费,每个服务生都能把您生辰八字、生活习性倒背如流。这种贵法,饭菜是用白花花的银子堆出来的,当然也和平头百姓拉开了距离。

吃之贵的“贵”,也可以是吃得昂贵之意。一般是因为材料稀缺导致。鲍鱼、燕窝、鱼翅等,都是典型代表。

在吃上头,中国人可能是好奇心最强的,地球上一切可以入口的东西,几乎都被中国人尝了个遍。而且越是稀罕的东西,越是瞧着面目狰狞的东西,越跃跃欲试。不妨想想毛蚶,还有那个常用的比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横行霸道模样的怪物都敢下嘴,所以很多物件越吃越少,自然越来越贵。

越来越少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现实中常常却是暴风骤雨,立竿见影。有些年日本人突然时髦吃松茸,漂洋过海跑云南搜刮。结果本来满街小馆子里几毛钱一盘的松茸,立即价比黄金。

再比如黄鱼。有一次诗人芒克请吃饭,说好久不见黄鱼了,弄点吃吃。结账时,诗人对着账单直发傻,一条小黄鱼竟要四五百块。诗人急了,质问服务员,明明菜单上标的是几十块钱嘛。服务员撇嘴不屑地说,请注意后边的量词,几十块一两。诗人当即感叹时势变迁,说古时候不过几毛钱的事嘛—— 他说的古时候,我也经历过,不过就是三十年前。

吃之贵的“贵”,还可以是吃得珍贵之意。个人以为,这是最舒心的贵。朝夕相处的女人系上围裙,亲自下厨洗菜煮饭,扑喇喇水珠迸溅,嗞咝咝炉火纯青,边做边聊些家长里短,做得了帮着准备碗筷,可能就是一碗阳春面,可能就是一盆蔬菜沙拉,简单便宜到了头,可它在这世上只属于你们两人,里边有最平易、最朴素的深情厚意,因此好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