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哀恸有时,跳舞有时。”(6)

他深信,如果没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犹太人社团根本没有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国家。不久,他回到了耶路撒冷,担任了一份犹太复国主义工会报纸的主编,致力于复兴希伯来语。完成第一篇社论后,他看着页脚下自己的签名。希伯来语中没有什么姓氏叫“格林”的。他想了一想,就擦去他的姓,用一个新的希伯来字代替,从今往后,他就一直沿用这个姓氏。意思是“幼狮之子”。这个姓氏就是本-古里安(Ben-Gurion)。

半是因为同情犹太复国主义,半是因为竭力联合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协约国,英国为大卫·本-古里安及其追随者第一次提供了机会以实现他们的梦想。在给著名犹太银行业家族的英国分行首领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的一份117字的短笺中,劳合·乔治的外务大臣亚瑟·贝尔福承诺:“英王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家园。”这项承诺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它包含一个条件:这个犹太民族的家园不得伤害“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社区的公民和宗教权利”。这项承诺至关重要:在发出这些宣言的时候,大不列颠正在将巴勒斯坦从德国的战争盟友土耳其人那里分离出来。贝尔福的庄严保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吸收进了国际联盟委托英国治理巴勒斯坦的条款里。

犹太人的巴勒斯坦民族家园,在承诺中慢慢成长起来。曾经令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贝尔福宣言》之后第一个十年间感到沮丧的移民,随着波兰和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而大幅增长,在1935—1936年间达到高峰。犹太人的投资也滚滚而来。在英国委任统治的前15年,达到8000万英镑,几乎是英国这一时期预算的两倍。

除了历史的纽带、英国的承诺以及一个巴勒斯坦民族家园的肇始之外,一个更为惨烈的悲剧迫使犹太人在1947年向联合国要求成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国家。战争结束后,犹太民族不得不直面一个极其恐怖的现实,其残酷性甚至从未见载于人类相残的史册——纳粹德国的毒气室有系统地屠杀了犹太人600万同胞。犹太人的当务之急,同时也让联合国表现出极大关注的是:尽快将大屠杀幸存者召集到巴勒斯坦,在那里创造一个强大的、自力更生的社会,以避免类似悲剧在犹太民众身上重演。联合国对他们权利的认可,在犹太人看来,仅仅是对于全世界带给他们的痛苦的公正补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