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着作家,作家想着他

20世纪80年代,父亲与赵清 阁(右)一起重读《无题集孰 家,而今很多已辍笔沉沦,他希望女作家们能再拿起笔来。于是请好友 赵清阁去发动组织她们写稿,编成《中国现代女作家小说专集——无题 集》o 这本书收集了冯沅君、苏雪林、凌淑华、陆小曼等多人的新作。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摄影编辑室主任,他 感到那时国内摄影艺术水平不高,能掌握技术、创作作品的人也极少,为 此他一方面组织出版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集,供爱好者品味借鉴;另一 方面动员摄影家拿起笔来撰写摄影理论书,先后出版了《摄影原理与实 用》《、人造光摄影》《、暗室技法》等书,后又策划编辑了一套实用摄影知 识丛书,普及摄影知识。这套丛书流传甚广,到20世纪70年代还在再版。 他想着作家,作家想着他 父亲常说,编辑两只手,一手牵着作家,一手牵着读者。20世纪30年 代的作家生活都比较清苦,他总站在作家的立场上为作家谋利益。《良 友文学丛书》稿费采用版税制,按书的定价和实际销售册数,每年结算两 次,并在交稿时预付部分版税。他对这件事做得非常认真。丁玲被捕后, 他向鲁迅先生打听到丁玲母亲在湖南的地址,及时把她的稿费寄去,解 决她母亲和子女的生活困难。1933年7月17日老舍先生将《离婚》的稿件 寄到上海,他在8月28日给父亲的信中就对收到预支稿费表示了感谢。 20世纪30年代文学团体很多,不同流派不同学术观点的作家,父亲 都有所接触,绝无门户之见,只要是文学性、艺术性强的,他都接受。他 把比自己年长的作家如郑伯奇、郑振铎、茅盾看作兄长,带着各种问题向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J7他们请教;他常与靳以、巴金、老舍等年龄与他相仿的作家在一起推心置 腹地交流切磋。当时,靳以、巴金、郑振铎等在北京办的《文学季刊》很 受文艺界的欢迎,然而环境却不允许它继续存在下去。1935年冬《,文学 季刊》刊出《告别的话》,宣告停刊。父亲看到后为它惋惜,决心帮助它 “凤凰涅粲”。经与公司经理协商后,让靳以到良友公司上班。印着巴金、 靳以主编的《文季月刊》于1936年6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发行上市。靳以写 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复刊词》刊登在前面。 1939年夏的一天,郑振铎请父亲到他家中,给他看自己苦心经营20 年、投资数万元的《中国版画史 (画录)》,并对他说:“中国是世界版画的 鼻祖,出版这样一套书,将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创举。现在国难当头, 只有通过印刷,化为多数,散发各地,才能分别保存,传之久远,免于毁 灭。你能帮助我吗?”郑振铎这种抢救文化遗产的迫切心情,深深地感动 了父亲。此时良友公司复兴伊始,规模财力远非过去可比,他们两人研 究后,决定由郑振铎负责印刷装订,良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并在资金周 转上予以方便。这部24大卷的史书,在日寇包围下的上海终于顺利出版。 作家朋友不但把自己的作品交给父亲编辑,还把朋友推荐给他。在 父亲遇到困难时,也是这些作家朋友大力帮助他。“八一三”,日军战机将 父亲在松江的老宅夷为平地,一家老小七八口人住进上海的旅馆,作家 靳以打开家门把他一家引入居住;1946年父亲离开良友公司而失业时, 是作家老舍对他说:“我们两个人来办一个新的。一个作家和一个编辑, 携起手来,办一个出版社,……我到了美国,……就给你汇些美金来。” 让父亲又找到一条编辑出版的新路。 文艺界的名流大腕,他敬仰但不畏惧,为了出好书,他大胆地拜见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