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张治中》第一部分 7

郭孔彰原来是北京师范大学堂的学生,在学生军与父亲结识。在南湖共同学习了两年后,他们又一同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于1916年完成学业。毕业后,父亲去了安徽倪嗣冲的部队,而郭孔彰去了北京。督军团造反时,郭孔彰南下,与逃离倪嗣冲部队的父亲在上海相逢。父亲决意南下,此时倪嗣冲也有意南下,父亲劝说道:“我们何必都到广东,而且到广东以后,在事业的开展上,不一定就有把握。”父亲建议他去老家四川,并且相互约定:“各人去打天下,无论哪一个有了成就,将来再会合来干一番事业,岂不最好!”

郭孔彰勉强同意了,但是不幸的是,他回到四川当营长,打仗的时候,阵亡在遂宁。郭孔彰牺牲3年后,父亲来到四川哭祭了他。20年后,父亲重去四川,为他修墓立碑,并撰写了一篇纪念碑文。

父亲在就读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时,祖父从故乡到武昌南湖来看他。这天是星期天,他出去了。祖父没有见到,一直等到他回学校。当时天色已晚,祖父想在学校旁一家小饭铺里借宿一晚上,以便和久未谋面的儿子再聊聊天。

但是,小饭铺没有床位,祖父就到汉口借住在一朋友家中,临别时父亲说好第二天去看他。第二天,父亲没有出现在祖父面前,因为临时有事情,他没能赶过去。祖父回到安徽后写来信函,他在汉口的朋友家高烧两三天没好,只好带病回了家。

1914年11月10日,父亲从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保定入伍。1915年祖父母相继去世,父亲还没完成学业,祖父母也没看到父亲的未来。

我出生时,父亲在完成入伍的一段时间后,升入正式的陆军军官学校。1915年12月,在国会、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1993名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恢复了君主制,建立洪宪帝国,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在学校,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与同学们都感到奇怪:“怎么忽然做起皇帝来了。”

保定军校的校长是袁世凯的心腹王汝贤。有一天,一名学生偷看反对帝制的《顺天时报》被巡查的官长发现了。这位官长是王汝贤的亲信,他立即收缴了报纸,并将此事报告了校长。为了杀一儆百,这位校长派卫士将学生抓到校本部,痛打40军棍。

此事引起了学生的愤怒。他们把砌阶用的砖翻出来,砸窗户,砸校本部。父亲说,我们还把校长的相片撕毁,扔到厕所里,而且尽情地辱骂校长。王汝贤见大势不好,他慌忙逃避,并打电话找来附近驻军将军校包围了起来,并把学生骗上讲堂,将学生的枪支缴了。

1917年,孙中山先生率海军赴粤,树起护法运动旗帜,父亲到广东追随孙中山先生。父亲的保定同学到广州的也越来越多,于是大家联合起来要去见大元帅。父亲说,接见他们的是一个参军,没有见成。

不久,父亲参加了征闽战役。他加入滇军第四师第八旅,任上尉差遣。实际上,父亲没固定工作,是个编外人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