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交通事故。1998年德国高铁出轨,夺去了101个人的生命;2011年7月印度就接连发生三起轨道交通事故,总共造成70多人遇难。相比之下,“7·23”动车追尾事故绝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此后,几千人赶赴求援,铁道部发言人次日面会记者,总理抱病亲临现场悼念安抚,并承诺要将事故彻查到底,而赔偿金额一路升到91.5万元,各种后续工作都在展开……但是,这一切似乎都不足以平息质疑、批评与责难的浪潮。为什么一起交通事故会引起如此强烈的不满?
许多人认为,公众义愤的原因不在于交通事故本身,而在于救援过程中有漠视生命的粗暴行径,有掩盖证据的嫌疑举动。但谁又有确凿的证据坐实这种指控?铁道部已经有官员表示,这种质疑完全没有根据,而且“很伤感情”。至少,目前流传着大量消息和说法有不少是相互矛盾的,事件的全部真相还没有水落石出。那么,为什么就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或者,即使要去推测可能的情景,为什么不能怀着更多的善意?
让我们想象一下最善意的推测可能:事故现场有人曾宣布“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但这只是对生命探测仪检查结果的一个事实陈述,并没有任何人发出过“停止生命搜救”的指令。特警支队长邵曳戎的异议只是针对一位工作人员的建议,他的行动没有遇到任何压力,实际上对生还者的搜救仍然在继续。而掩埋车头的措施确实是出于方便救援作业的考虑,即便是一个技术失误,也与销毁证据毫无关系。尽快恢复通车或许是铁道部工作的一个考核指标,但事故的伤亡人数也同样是重要的考核指标。那么,无论是出于人道伦理还是职业责任,甚至相关人员自身的利益,都不该做出不惜增加伤亡而急于恢复通车的选择。这样善意的推测难道不是合情合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