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儿的人仿佛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私密读书室。这图书馆建馆已有50年之久,然而这城市里大部分的居民却听都没听说过,更甭提来这儿借书了。图书馆的停车场奇小无比,但谁在乎呢,大部分的读者都是走着来的。人们来这儿不是为了作研究——要作研究大可以去3英里外更大的市图书馆。人们来这儿是因为这里的书能帮他们逃避。
小插曲
有超过20个国家的国民平均文化水平全球并列第一,99.9%的国民具有读写能力。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在这方面则是全球排名倒数第一,低于15%的国民具有读写能力。这两个国家人口总和是2700万,这就意味着两个国家加起来有2300万人口是文盲。
傻瓜也知道,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生活水平也相应越高。就这显而易见的事实也不乏数据支持。美国国家成人读写能力评估机构为评估人们的识字水平设计了一份问卷,结果表明: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平均年收入大概是1.8万美元,而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平均年收入大概是4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阅读托尔斯泰而不是格里森姆(Grisham),那么你的年收入就会增加2万美元。
美国每年花在这类数据统计上的钱就数以百万计,如果幸运的话,这些数据统计研究还可以在晚间新闻上露个10秒钟的脸。这些钱其实大可以用在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项目上,但我们对此一点不抱希望,因为美国人对表格和数据如饥似渴。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垃圾数据,请访问NAAL的网页http://nces.ed.gov/NAAL。
我可不想成为众人口中那个“如果你不好好盯着他,他就会把自己手指也裁下来的图书馆勤杂工”,所以开始工作的第二天,我就决心向图书馆的新同事们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想让他们知道我阅读广泛,也许这样他们才会认为我在图书馆这种充满文学气息的地方工作是理所当然,至少不会老把我看成是会把自己手指也裁下来的傻小子。
我仔细选好武器:一本边角磨损写满笔记的《拍卖第四十九批》(TheCryingofLot49)。当时钟整整指向12:14(据我观察,这个时候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员开始吃午餐),我走进员工休息室,大着胆子翻开小说举到面前,开始阅读。此时休息室里空空如也,但我知道在15分钟午餐时间结束前一定会有人来。
如我所料,两分钟不到,一个图书管理员就推门进来了。是爱蒂斯。她是一个脸色苍白的矮女人,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左边脸颊上有一块10美分大小的黑痣。她看上去至少有50岁了,但后来我才知道,她不过才35岁。
她以古怪的眼神打量着我的书,问道:“你手里拿着啥?”我放下书,自豪地说:“《拍卖第四十九批》。”
爱蒂斯好奇地研究了一下封面,神情迷惑,问道:“你正在读吗?
我把她的茫然当作是一种鼓励——她可能正惊讶我这个年纪的人怎么会有兴趣阅读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书。我自信这个时候爱蒂斯已经下意识地把我归入常去图书馆的文化人一类。我直了一下腰,正了正眼镜,垂眼看着书,一边故作深沉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