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长长吧,姑娘……你们还嫩呢”

她们的声音……几十种声音……揭开了不同寻常的真相,深深重创了我。而这个真相,在我从小就熟悉的“我们是胜利者”的简短定论中却没有立锥之地。现在,仿佛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那些昂扬激情原来是一种最短命的物质,很快就消融于活跃而复杂的人类命运之中。命运却往往又是深深隐藏在文字语言的背后。

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想听到什么?是曾经在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城下爆发的战役原委?是对军事行动的具体描述?是那些被人遗忘的大大小小高地的名称?我难道是需要有关阵地和战线移动的叙述、退败和反攻的记事、游击队敌后袭击和破坏火车的数量,和所有那些已经被写过数千本书的东西吗?不,我要寻找的是另类,我要搜集被称为精神科学的东西,我在沿着心灵生活的足迹,去从事心灵的记录。对我来说,人的心路历程比他们经历的事件更为重要,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并不重要或者并不那么重要,更不是第一位的。令人激动和恐惧的是另一个问题:在战场上人们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所看到并理解的究竟是什么?他们普遍怎样对待生与死?最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是在写一部感情史和心灵故事……不是战争或国家的历史,也不是英雄人物的生平传记,而是小人物的故事,那些从平凡生活中被抛入史诗般深刻的宏大事件中的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被抛进了大历史。

对于1941年的女孩子们……我首先想问的就是:她们都是来自何方?为什么她们会有这么多?她们如何敢与男人肩并肩地拿起武器?她们为什么开枪射击、布雷爆破、驾机轰炸,为什么杀人?

早在十九世纪,普希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普希金在《现代人》杂志上刊出了投入抵抗拿破仑战争的处女骑兵娜杰日达·杜洛娃的日记片断,并在按语中写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年轻少女,上流贵族的大家闺秀,离开温暖的家庭,女扮男装出现在战场上,去承担连男人们都畏惧的艰难责任呢?(对手是谁?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有什么事情刺激了她?是隐秘的心灵创伤、炽烈的幻想、桀骜不驯的天性,还是爱情的召唤?……”

这究竟是因为什么?!百年之后,问题依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