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3)

寓言作为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反映的往往是方方面面的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给人的是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的故事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情节生动,思想内涵丰富而耐人寻味。例如寓言《狼和小羊》(第160则),狼想吃掉小羊,却试图以貌似公正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暴行,但当他的虚伪言词被纯朴的小羊一一揭穿时,他便不加掩饰地露出了自己的横暴本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简洁鲜明,反映的则是强者凌弱的社会现象。《农夫和蛇》(之二)(第62则)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发生的故事告诫人们,对好为恶者不可一味心慈,也要多加提防。《狼和狗》(第294则)是人们普遍熟悉的两种动物之间的一段简单对话,对话富有个性,表现了两种动物的不同心态,赞颂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了古代处于奴隶制状态下的人们对自由的爱好和追求。《赫拉克勒斯和普路托斯》(第113则)反映的是历来存在于社会的问题——贫富矛盾,把富人与恶人等同,表现了穷人对富人的不满。《鹰和屎壳郎》(第3则)赞颂弱者的智慧,连屎壳郎这样的弱者竟然都能够想出那样切合实际的可行办法,报复强者鹰的傲慢和残暴,甚至主神的庇护也不能使它摆脱困境。

寓言集中更多的故事体现的是各种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例如《乌龟和老鹰》(第259则)和《鹞子和天鹅》(第315则)告诫人们,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违背自然,勉强从事。有些寓言反映的是朴素而耐人寻味的哲理。例如《肚胀的狐狸》(第24则)说明矛盾会因情势的变化而变化;《骆驼》(第142则)说明知识高于经验;《驮盐的驴》(第191则)告诫人们不可犯经验主义的毛病;《两只青蛙》(第43则)教导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乌龟和兔子》(第254则)作为一则广为人知的寓言,非常简明而形象地说明了先天才能和后天努力的辩证关系;《狐狸和豹》(第12则)涉及的则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心灵美胜过形体美。此外,《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之一)(第42则)教导人们劳动创造财富;《蚂蚁和蝉》(第114则)嘲笑好逸恶劳;《衔肉的狗》(第136则)、《寡妇和母鸡》(第58则)告诫人们不要贪婪;《狐狸和猴子》(第14则)、《狐狸和鳄鱼》(第20则)嘲笑吹牛撒谎;《狐狸和山羊》(第9则)告诫人们做事不可冒失上当。《狮子和老鼠》(第155则)赞扬知恩报恩;《驴和骡子》(之一)(第192则)教导人们要互相帮助。《摔破神像的人》(第284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朴素的神灵观念;《卖卜者》(第170则)和《巫婆》(第56则)则是对迷信、巫术的批判。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给人们以生活指导,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中有许多带有时代特色,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显然是后人添加的。

伊索寓言大部分由拟人的动物故事构成。这些动物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又显得很自然逼真,这是寓言创作者深刻地认识动物习性、认真地观察动物行为和对周围的生活进行深入体会的结果。寓言作者通过狮子、狼等这些强大动物揭露强者的横暴和凶残本性;通过小羊、兔子等这些弱小动物表现纯朴和天真;通过这些动物的生活经历和交往再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通过这些动物的不同遭遇告诫人们要友爱、真诚,克服各种恶性,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等。需要指出的是,伊索寓言中的动物性格尚不完全固定,与后来的寓言中人们所习见的比较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因此切不可以我们往往习惯了的后代寓言故事的情境去要求和领会古代寓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