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风情画(2)

这又名“圆环市场”,位于多条马路的交叉点,一个地方相当广阔的环形中心,白天看不出什么特异的所在,一到了晚间,灯火千家,电矩通明,人声鼎沸的情景,立即显出它的“神秘性”与“多样性”。

最大的一个市场,是在淡水河畔的龙山寺,其次是蓬莱町、日新町的中间。这里有江湖卖艺的三教九流,有变戏法使魔术的“医生专家”,有利用清唱、弹词、操琴、鼓乐来推销货品广告术,更有各色各味的“小饭馆”“零食摊”……

据说,小吃摊上的鸡、鸭、鱼肉,未经过消毒,吃时不免下着戒心;但在一百度的滚热沸汤里,细菌已被消灭了。所以在女主人“来坐!”“来坐!”的殷勤招待下,过路的客人们,就亲切地坐在旁边就食。这样的摊子,无虑千百个,供应着那些无钱上馆子,没有女人陪宴吃大菜,却有好菜薄酒可口的一餐之乐。

“麦克风”前,站有一位妙龄女郎;“扩声机”中,奏着虽不流行却很动听的歌曲。有的抱着三弦琴或一把二胡,旁边坐有不满十岁的女孩子,如哭如诉的,一拉一唱,不免有人生如戏之感。有的全副人马,中西乐器,杂然并陈,配置两三个歌女,轮流在“麦克风”前,此唱彼和,非常哀怨动人。她们是无名的女音乐家,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决不输于舞台上的演奏,只是不收门票。四围站满了听众,有高兴的,就掏一下腰包,买几瓶“归肾丸”“调经丸”“头痛粉”“种子丸”……带回去。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决不受它的限制,人越多越受欢迎。

此外,有做木头戏的,摆地摊的,以及看相算命的,五花八门,不胜枚举,其中出卖中药与成品的为最多,药材一堆,药粉数瓶,分明是散布愚昧的骗法,竟说得每个人头头是道,上面还高挂着台湾中医改进会的“会员证”。不想素以西医发达,医院普遍见称的台北,有此不伦不类的现象,好像是得到什么人的鼓励,必另有其他经济上的原因,使一时请不起医生、住院、打针的老百姓,有得问准之路。故仍有存在的理由,难怪其日渐复兴起来。

朋友:请不要专为高楼大厦里的绅士阶级而忘记了台湾下层社会生活。柏油马路上的流线型汽车,虽开不进“圆环市场”,也不值沉醉在灯红酒绿交际场中的女士们光顾;但它是全台北劳苦大众的“乐园”。今日负有市政之责者,如没有想到改善环境,美化市区的大计划,请他们各个迁地为良。

——《中美周报》1949年第331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