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泥土,在她文明微露的曙光中,即以大量绚烂动人的土制陶器表白了她的特性。
陶器的基本物质是泥土,是泥土与水和火的特性化合发展出来的结果,是“泥土渗水变柔软可以塑造”的特性和“遇火烘焙以后变坚硬”的特性被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目前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半坡类型
许多人相信陶器制作是和农业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中国的瓷器》引格拉德舍夫斯基的《原始社会史》说:“使用陶器的盛行其必要前提是定居,因为陶器很笨重,并且极易破碎,不适于在游荡生活中广泛使用。另一方面,陶器的生产巩固了定居,并促使人们从到处驻屯的生活过渡到村庄的生活。向定居过渡开始后,才能够更好地从事农业。”除了“定居”的解释以外,人在农业劳作中学习到对泥土性质的经验恐怕也是一项重要原因。
西安半坡遗址便是一个原始社会的农业村落。半坡类型的陶器中“圆底钵”仍是继承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昂昂溪文化形制而来,是陶器造型的母形。
半坡器型中有一种“尖底瓶”,小口、卷唇,两环耳在器腹中央偏下方,器腹表面通常有“刺剔纹”。这种器型被讨论得很多,“尖底”的作用仍是一个谜。
半坡类型的纹样上多半是动物形象,有人面、鱼、鸟、鹿……几何图案有带纹、三角形纹、网纹。
2.庙底沟类型
在洛阳王湾、陕县庙底沟遗址发现。器型上有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彩陶纹饰以几何形图案花纹为主,由圆点、勾叶、弧线、三角、曲线等元素组成繁复的连续带形花纹,也有具象蛙纹。
庙底沟遗址分布很广,数量很多,在陕西华县、扶风都有庙底沟类型陶器出土。庙底沟类型有许多“堆雕”作品,用泥土捏成立体的蜥蜴或人面,如陕西华县的黑陶鹗尊。
3.秦王寨类型
秦王寨类型是豫西的仰韶文化,最常见的器型是敛口侈唇深腹的彩罐。彩陶多使用白色陶衣,上旋黑彩或红彩,纹饰母题以三角纹、S纹、X纹及斜直线条为主。
4.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文化在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发现。陶器大多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少数形制较特殊的器物,则用手捏成。
器型有细长颈双耳瓶、小平底钵、卷唇盆纹饰有绳纹、垂幛纹、平行条纹和同心圆纹。
有人认为马家窑文化应分为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两种。
5.齐家文化类型
齐家文化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东部,和马家窑文化有继承的关系。有大量单色无彩的新型陶器出现。
6.辛店文化类型
辛店文化晚于齐家文化,以大口双耳罐和高颈双耳罐为主要器型,纹饰有回纹、云纹、雷纹等,已经与以后的铜器纹饰有关了。
7.大汶口文化类型
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江苏一带,是黄河下游的原始文化类型。陶器纹饰与黄河上游十分不同,多尖锐的直线,封闭空间。以美学风格来说,黄河上游陶器的纹饰多优柔的曲线,温婉而抒情,黄河下游则强烈刚硬。
8.龙山文化类型
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发现的许多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这一时期广泛使用了陶轮制作,器形端正,器壁薄而均匀,器物内外都有同心轮纹。器型上,鬲和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同时而不同地,分别代表黄河上、下游的文明发展,但都逐渐从彩陶过渡到素色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