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个王朝(3)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还记得少年时吟诵的那首诗吗?如今,这只中原巨鹿,已经被自己牢牢地咬在口中,再难挣脱!

清朝权贵眼见局势扭转,个个弹冠相庆,而后又开始对无限膨胀的袁世凯严加防范。而另一边,革命军不断派人来与袁世凯进行谈判,以民国未来的显赫职位换取清帝主动退位。

对于将死的腐朽清朝,袁世凯自然再无留恋;但对于新兴的革命党,袁世凯同样心存戒心。但精明的他已经看清了中国未来的方向,清朝大势已去,民国已经不可阻挡。但他偏要拿大清的新军逆势拦截时代的步伐,因为他要让世人看到,唯有他才具备无上的能力,能够忤逆时代的巨潮,能够左右中国的局势,只有他有资格登上这个国家的顶峰!

于是,袁世凯在令北洋军挥师南下的同时,下令放手南京,让革命军攻下。这一招,是给清政府看的。同时,他又令冯国璋攻下武汉三镇中的两大重镇——汉阳、汉口,再把大炮瞄准武昌。这一招是给革命军看的。

革命军攻下南京,是让清政府看到局势危急,加快清帝退位的步伐;北洋军打下武汉,是让革命军看到袁世凯的强大,逼迫孙中山妥协让位。

这一边,清廷的隆裕太后正急着变卖宫中的珠宝器物,悉数换作清军的军饷以作垂死挣扎。那一边,自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来,政府官员的工资已经发不出来,财政捉襟见肘。只有袁世凯横亘在中间,手握重兵,兵精粮足,纵横捭阖,无人能敌。

如此看来,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外国人,都坚信一点:当今天下唯一能收拾残局、统治中国的人,非袁世凯莫属!

最终,袁世凯与革命党达成妥协,只要袁世凯逼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大总统,就由袁世凯来当!

1912年2月12日,在昏暗的深宫内帷之中,年仅六岁的宣统帝溥仪惶恐地看到,自己的母后隆裕太后正伤心不止,下面还跪着一个胖老头子,陪着母后一起痛哭流涕。

这一天,是溥仪作为大清朝皇帝的最后一天,也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存在的最后一天。年幼的溥仪没想到,把他拉下皇位的,正是那个痛哭流涕的胖老头子,同时,他也是那个满腹野心、即将代替自己掌控中国的人——袁世凯!

1913年3月10日,北京故宫竖起了五色旗,五族共和宣告成立。袁世凯在自己的势力龙盘虎踞的北京(而不是革命党之前所坚持的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