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多灾多难,同时又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女真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居住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现代史家多认为东北最早的民族肃慎与女真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肃慎从舜、禹时代就已和中原有联系。周武王时,肃慎族入贡“楛矢石砮”,臣服于周。肃慎族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罕子努尔哈赤所属的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朝,统治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百余年,直到南宋绍兴四年(1234年)被南宋与蒙古的联军所灭,才又重新返归东北故土,散居在白山黑水之间。
元朝统治时期,松花江下游的依兰地区设了3个万户府。罕子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充任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
猛哥帖木儿(或称孟特穆)智勇双全,曾斩杀仇人后世子孙40多人,重新振兴自己的部族。这个复兴的部族,自元末就向南一直迁徙到斡木河(今朝鲜会宁),并在此逐步安定下来。他们在这里不仅渔猎,还学习了农业,逐渐兴盛起来。猛哥帖木儿也因骁勇善战,多次帮助朝鲜抵御了倭寇和野人女真的侵扰,在朝鲜统治者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压制北元的残余势力,加封阿哈出(胡里改部首领)参政之职,进一步提高了女真部在明朝政治体系内的地位。又在女真聚居的白山黑水之间设立辽东指挥使司,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永乐三年(1405年),猛哥帖木儿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
永乐九年(1411年),为避免与朝鲜的武装冲突,猛哥帖木儿将全族从斡木河迁往建州卫奉州(今吉林南辉发河流域)。
猛哥帖木儿有一个堂妹,不但貌美而且才高,入明宫当了妃子,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宠爱。朱棣为了不给朝鲜笼络猛哥帖木儿的机会,随之在奉州增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首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后升为建州左卫的都督。
猛哥帖木儿位高权重,且家族强盛、人口众多,女真各部纷纷前来归附。逢有紧急情况,听猛哥帖木儿号令前来议事的女真各部首领多达50余人。爱新觉罗家族在整个女真地界一时风光无限。
自建州左卫迁徙之时,便有一个部落如魅影般地跟随而至。宣德八年(1433年),原为辽东开阳(今开原)千户的杨木答兀,屠城掳掠,裹胁开阳军民千余人,举家逃窜至斡木河。宣德皇帝下旨痛责杨木答兀背叛朝廷,罪不容诛,严令追回所掠全部人口,3岁小儿亦不例外。
明招抚使裴俊率官兵154人,加上朝鲜陪同人员,共160余人,抵达斡木河,屯兵于野。
第二天拂晓,杨木答兀纠集古州女真(即七姓野人)300余人将明军团团包围。明军仓促应战,面对数倍于己之敌,血战力竭,近乎绝望。
关键时刻,猛哥帖木儿率所部500余人来援,将杨木答兀纠集的七姓野人团团包围,喝令七姓野人交出杨木答兀。七姓野人不答应,拼死搏杀。猛哥帖木儿与明军内外夹攻,七姓野人大败,杨木答兀弃马登山,落荒而逃。
不久,在猛哥帖木儿和明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杨木答兀亲率800多七姓野人卷土重来,包围了明军的营寨,纵火强攻。猛哥帖木儿率所部拼死搏杀,掩护裴俊及官军突围。
裴俊等人奋力杀出,幸免于难。猛哥帖木儿和其长子权豆战死沙场,次子董山及妇女、儿童、印信、敕书全被掳掠。
猛哥帖木儿被杀后,建州左卫被迫再次南迁,定居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掌领建州左卫。
南迁后,建州部族由于与汉地临近,先进的汉族文化日益影响着建州女真人的生活,传统的半渔猎、半游牧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稳定的农耕经济转变。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经济的逐步繁荣,再次使其一跃成为女真各部最强大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