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面对心头患 (2)

将领们一致认为实行纳捐取爵制破坏了军功取爵制,助长了商人买官的风气,致使许多士兵宁愿回乡经商也不愿入伍杀敌,甚至有部分士兵中途退役,这很不利于军队作战。嬴政听后觉得有理,何况秦国正在逐步扩大歼灭东方六个诸侯国的战争,将士作战不积极必定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

嬴政为了取悦将士,试政后第一次朝会便提出废除纳捐取爵的制度。吕不韦很恼火,他不认为嬴政真的想废除纳捐取爵制,而认为嬴政是借题发挥找他的过失,并想借此敲山震虎,树立王权的威信。吕不韦当然不能容忍嬴政这样做,他首先站出来反对,说纳捐取爵制能够缓解国库亏空的压力,所卖出的爵位也多是空头爵衔,这一做法不仅于国无害,而且是敛钱的可行之策,并举出齐楚两国也开始效法这一事实来说明不能废除。

吕不韦这一带头反驳,他的亲信大臣也纷纷说出不能废除的理由。众大臣都慑于吕不韦在朝中的势力,权衡利弊,认为嬴政尚不足以与吕不韦抗衡,都随声附和说纳捐取爵的做法利大于弊,不能取消,至少现在还不能取消。只有尚书令昌平君拥护嬴政的主张,站出来和一些大臣就此事展开辩论。也有部分大臣不表态,认为偏向哪一方都不利,于是以沉默的方式保持中立。最后众人不欢而散。嬴政也因为支持自己的人太少不能独自作出立即废除的决定,只好把这事暂且放置不提,事实上等于允许纳捐取爵制度继续有效。

嬴政当着大臣的面与吕不韦发生冲突,等于公开了自己对吕不韦的态度。尽管吕不韦胜了,但吕不韦仍不罢休,决定再找机会挫挫嬴政的锐气。只有彻底压倒嬴政,他今后才会服服帖帖地听自己的,自己的相位才会长久,远大目标才可能实现。

事隔不久,吕不韦等待的机会就来了。

当五国兵马分五路进犯渭南的消息传到咸阳时,吕不韦便称病不朝。嬴政召集群臣商讨迎敌对策时,吕不韦也因病没有参加,吕不韦的亲信大臣明白他的用意,更加大肆渲染东方五国的合纵实力,一致声称必须是丞相吕不韦亲自带兵迎敌才能抗拒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否则,咸阳可能危在旦夕。

嬴政从来没带兵出征过,对东方各国的兵力状况多是从军情奏报中了解的,也只是一知半解。他知道东方各国任何一国的实力都不足以与秦为敌,但几国联合就难说了。在他的记忆中,信陵君领导的那次合纵挡住了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平原君与信陵君合纵解除了秦军对邯郸的围困。仅这两次就足以证明合纵抗奏的做法的确有效,如今再次合纵,五路兵马分头杀来,并且是有勇有谋的赵国名将庞援指挥,嬴政确实有些害怕,万一秦军受挫可能十年八年都不能再对外用兵,统一大业就将无限期延迟下去,先祖惠文王与昭襄王的悲剧又会在他身上重演。嬴政十分焦虑。

嬴政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心里真不是滋味,朝廷大臣虽多,关键时刻能够为君王分忧解难之人实在不多,嬴政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君王称自己为孤家寡人的含义。

嬴政正要起身离去,见尚书令昌平君去而复返,知道他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单独奏报,便赐他坐下说话。

昌平君歉疚地说:“大王,臣刚才迟迟没有发表个人见解实在是因为有难言之隐。整个朝廷上下多是吕不韦的亲信,臣正因为没有依附于他才屡遭排挤,而臣又是楚国流落至此的客卿,根本没有与他抗衡的实力,不得不事事小心谨慎,以防不测,请大王谅解!臣来是想听听大王对迎敌之事的看法,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见识。”

读书导航